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
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
颇奈虾䗫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
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
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
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
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
颇奈虾䗫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
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
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
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场罕见的月食现象,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奇妙景观与世间微小事物相较之下的感慨。
"东海出明月,清明照毫发。" 开篇即以宏伟景象引入,东海的明月如同一面巨镜,映射得极为清晰,每一丝光线都可见。
"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接着转向细腻之处,诗人以乐器的停顿和神话中的金兔(月中有只兔,即指月亮)来形容这一刻的美妙与独特。
"三五与二八,此时光满时。" 这里则是用数字比喻,意在表达此刻正值明月当空,光芒四射之时。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却突然转向对月蚀现象的描绘:
"颇奈虾䗫儿,吞我芳桂枝。"
"我爱明镜洁,尔乃痕翳之。"
"尔且无六翮,焉得升天涯。"
诗人以一种幽默而不失哀婉的口吻,假设月亮被微小如虾蟆般的物体所蚀食,进而自问这如何能飞升至天际。
"方寸有白刃,无由扬清辉。"
"如何万里光,遭尔小物欺。"
接着诗人又以一种对比的手法,将月亮被遮蔽的现象与其本应有的辉煌相对照,表达出一种对于世间事物不易如愿的感慨。
"却吐天汉中,良久素魄微。"
"日月尚如此,人情良可知。"
最终,诗人以月亮重新放光象征着自然界之美与真实,而人类的情感世界同样复杂多变。全诗通过对月亮的观察,抒写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自然现象以及人情冷暖的深刻体会和独到感悟。
浓芳满地,秀色连天,和烟带雨萋萋。
几许芳心,还解报得春晖。
当时谢郎梦里,似殷勤、传与新诗。
却为甚、动长门怨感,南浦伤离。
追想天涯行客,应解拥车轮,步步相随。
惆怅如丝,正是欲断肠时。
凭高望中不见,路悠悠、南北东西。
春去也,怨王孙、犹自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