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庭》
《洞庭》全文
宋 / 李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镜面千顷阔,修眉一带横。

湖深有龙蛰,山静少人行。

似与真仙约,都无世俗情。

鸟啼猿叫歇,轩乐有馀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òngtíng
sòng / tāo

jìngmiànqiānqǐngkuòxiūméidàihéng

shēnyǒulóngzhéshānjìngshǎorénxíng

zhēnxiānyuēdōushìqíng

niǎoyuánjiàoxiēxuānyǒushēng

注释
镜面:形容湖面平静如镜。
修眉:比喻湖边的景色像人的修长眉毛。
龙蛰:比喻湖水深邃或宁静。
山静:形容山林的寂静。
约:此处指某种约定或隐喻超脱尘世的心境。
世俗情:指尘世间的世俗情感和纷扰。
轩乐:可能是车驾上的音乐,也可能是泛舟湖上的乐声。
翻译
湖面广阔如镜,眉毛般修长的倒影横跨水面。
湖水深邃仿佛有龙在沉睡,山林寂静少有人迹。
似乎与真正的仙人有约定,这里没有尘世的纷扰。
鸟儿停止啼鸣,猿猴叫声也暂时消失,只有车驾的余音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镜面、修眉、湖深与山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镜面千顷阔,修眉一带横"中的“镜面”和“修眉”,既可理解为自然景观,也隐喻诗人内心世界的清澈与平静。"湖深有龙蛰,山静少人行"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仙境中的生灵与环境,龙蛰象征着神秘而又潜藏的力量,而山静和少人行,则突显出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空间。

"似与真仙约,都无世俗情"一句,诗人自诩似乎已经与仙境有了不解之缘,摆脱了凡间的情感羁绊,这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追求。最后两句"鸟啼猿叫歇,轩乐有馀声"则是对这仙境中自然和谐的声音进行描绘,鸟鸣、猿啼在这里不再是杂乱的噪音,而是融入了大自然的和韵之中,而“轩乐”一词,则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对于琴瑟和鸣的喜爱,这里的“馀声”,则是一种余音绕梁,回旋在这宁静山谷之中的美妙音乐。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土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介绍

李焘
朝代:明

猜你喜欢

雨后过文会轩

雨后名园我独来,浅红深绿绕池台。

禽声也乐消烦暑,马首初看净宿埃。

邻客有期频折简,主人乘兴即衔杯。

偶然良会须终日,一任残阳下古槐。

(0)

定西侯蒋公筠清轩卷次周草庭都尉韵十绝·其七

虚心能自保,世态非所甘。

江梅与岩桧,交情澹成三。

(0)

送吴学士汝贤莅事南京

吴兢良史最知闻,南去词林职暂分。

白下山川堪寄傲,青坊冠冕惜离群。

才高未许终淹骥,官冷何妨且售文。

曾向玉亭看旧刻,恨无清福可陪君。

(0)

送敖太史静之赴江西提学宪副

乡榜曾传第一人,词林相见十经春。

史堪朱墨抡才久,服称金绯荷宠新。

官向洪都分宪节,化从殷序播恩纶。

巡行不用申条约,白鹿遗规有翠珉。

(0)

画竹

墨本惊传抱节君,佩声摇动水苍文。

龙孙??争穿上,凤尾翛翛半入云。

满地雪霜甘耐晚,一春红绿耻随群。

摩挲欲扫琅玕净,恐有诗题隔坐分。

(0)

三月十七日原博谕德饯汝玉给事于玉延亭会者宾之学士于乔谕德济之世贤侍讲曰川校书道亨编修暨予得联句四章时黄蔷薇盛开复移尊于海月庵酹花酌别又得三章予亦将有饯约而觞汝玉者多刻日有次第不能夺也手录此以致缱绻不已之意·其四

江南春色动归人,画舫红旗早问津。

湖口过家鱼正美,城边迓客酒初醇。

催诗数点朝来雨,扑马无端陌上尘。

莫忘玉延亭下宴,相看不是白头新。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