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近四更头,风高载月舟。
短箫悲塞雁,长篴起江鸥。
农艇纷摇橹,渔罾远挂钩。
歌豳谁献曝,辛苦遍沧洲。
天近四更头,风高载月舟。
短箫悲塞雁,长篴起江鸥。
农艇纷摇橹,渔罾远挂钩。
歌豳谁献曝,辛苦遍沧洲。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泛舟湖上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首联“天近四更头,风高载月舟”,以时间点“四更”和空间景“月舟”开篇,营造出夜晚泛舟的独特氛围。四更时分,夜色深沉,只有月光与微风相伴,为舟行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颔联“短箫悲塞雁,长篴起江鸥”,通过乐器声与鸟鸣声的对比,展现了夜晚湖面上的生动画面。短箫之声低沉哀婉,仿佛是塞外大雁的悲鸣;而长篴之音悠扬,唤醒了江边的鸥鸟,两者交织成一幅动人的夜景图。
颈联“农艇纷摇橹,渔罾远挂钩”,转而描绘了湖面上忙碌的渔民生活。农艇穿梭,渔民们摇动着船桨,辛勤劳作;远处的渔网被挂起,预示着他们即将收获。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尾联“歌豳谁献曝,辛苦遍沧洲”,借用了《诗经·豳风》中的典故,表达了对辛勤劳作者的赞美之情。在广阔的湖面上,无论是农艇还是渔舟,都在为生活而努力,他们的辛劳与付出,正如歌中所唱,值得尊敬与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泛舟湖上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艰辛与希望,具有深刻的生活哲理和人文关怀。
积雪连天白,重阴翳未光。
边城飞羽檄,转徙泪成行。
裋褐不完体,饥孩弃路旁。
宁无慈母意,待哺有高堂。
昔也栖丹穴,俯仰乐未央。
中途一失所,饮恨百年长。
豺虎食当道,白骨萎沙场。
身死知何处,凄怆断衷肠。
过者不忍闻,如渡深无梁。
何时济舟楫,欢腾齐万方。
虽探香岩奇,未历白崖妙。
远瀑散惊响,长林霭余照。
入冬石骨青,向晚江云烧。
人家背岭居,炊烟出屋筱。
牛羊见墟里,鸡豚聚古庙。
憩访野人名,归屏长官导。
眷兹畎亩间,慨予行役劳。
沽酒慰尘踪,濯缨聊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