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动高秋,草木抱悽恻。
唯此幽篁枝,含翠终自得。
虚心养直气,劲节凌寒色。
持以赠君子,愿言崇令德。
霜风动高秋,草木抱悽恻。
唯此幽篁枝,含翠终自得。
虚心养直气,劲节凌寒色。
持以赠君子,愿言崇令德。
这首诗通过描绘霜风中的竹子,展现了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自守的品格。诗人以竹自喻,表达了对廖纪善的敬意和期望他能保持高尚品德的美好祝愿。
首句“霜风动高秋”描绘了秋季的景象,霜风凛冽,暗示环境的严酷。接着“草木抱悽恻”则以草木的瑟缩表现了自然界的萧瑟与哀愁,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此幽篁枝,含翠终自得”一句点出了真正的主角——竹子,它在霜风中依然保持着翠绿的颜色,展现出一种内在的满足与自得。
“虚心养直气,劲节凌寒色”进一步揭示了竹子的内在品质。这里的“虚心”不仅指竹子空心的物理特征,更象征着竹子谦逊、正直的品格。“劲节凌寒色”则是说竹子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能保持其刚劲的姿态,不屈不挠。这两句诗赞美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持以赠君子,愿言崇令德”表达了诗人将竹子作为礼物赠予廖纪善,希望他能够像竹子一样,保持高尚的品德,追求美好的道德修养。整首诗借物咏志,寓意深远,既是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也是对友人品德的期许。
道,德。清虚,玄默。生帝先,为圣则。
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
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
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
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
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
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
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
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
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
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踰绳墨。
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纪道德》【唐·杜光庭】道,德。清虚,玄默。生帝先,为圣则。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至德本无为,人中多自惑。在洗心而息虑,亦知白而守黑。百姓日用而不知,上士勤行而必克。既鼓铸于乾坤品物,信充仞乎东西南北。三皇高拱兮任以自然,五帝垂衣兮修之不忒。以心体之者为四海之主,以身弯之者为万夫之特。有皓齿青娥者为伐命之斧,蕴奇谋广智者为盗国之贼。曾未若轩后顺风兮清静自化,曾未若皋陶迈种兮温恭允塞。故可以越圆清方浊兮不始不终,何止乎居九流五常兮理家理国。岂不闻乎天地于道德也无以清宁,岂不闻乎道德于天地也有踰绳墨。语不云乎仲尼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所以垂万古历百王不敢离之于顷刻。
https://shici.929r.com/shici/zcwkiI.html
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
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
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
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青齐去岁歉晚收,所希小稔登麦秋。
屡闻三白欠冬月,恻然南顾心怀忧。
浙东况复灾较重,朝夕蒿目无良谋。
截漕已过三之一,太仓所资命亟留。
迩来入春才数日,瑞雪频见霏皇州。
一以额庆一以望,不知近远均沾不。
忽传大吏报得雪,云始齐莒逮鲁邹。
遗蝗入地无复患,举趾足可兴锄耰。
嗟我灾黎庶少济,用此稍慰舒眉头。
慰馀展转愁复继,至今温台米价涌贵无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