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绿阴里,轻舟荡碧波。
林梢斜日淡,山半白云多。
远浦渔师唱,遥岑樵子歌。
最怜明月上,双桨镜中过。
一片绿阴里,轻舟荡碧波。
林梢斜日淡,山半白云多。
远浦渔师唱,遥岑樵子歌。
最怜明月上,双桨镜中过。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舟行图景。首句“一片绿阴里”,以“绿阴”二字,既点出了夏日的清凉与生机,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接着,“轻舟荡碧波”,轻舟在碧波上轻轻摇曳,画面动感十足,仿佛能听到水波轻拍船舷的声音,感受到舟行的轻盈与自在。
“林梢斜日淡,山半白云多。”这两句通过光影和云彩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换。夕阳西下,光线柔和,投射在林梢之上,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温馨而富有诗意。山间云雾缭绕,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同时也暗示了大自然的广阔与深邃。
“远浦渔师唱,遥岑樵子歌。”这两句描绘了远处的渔夫和山上的樵夫各自忙碌着,却也不忘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渔师的歌声悠扬,樵子的歌声清脆,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和谐的自然之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最后,“最怜明月上,双桨镜中过。”这两句将视角拉回舟行之中,当明月升起时,诗人仿佛看到自己的双桨划过水面,如同镜子一般倒映出月光。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舟行的动态美,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途中的一系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峭寒阑角销魂,曾记玉笙吹暖。
摇梦天涯,瘦尽东风如箭。
花边胡蝶飞成阵,茜色满衣初剪。
算伤春、困酒年年等是,病黄生面。
江南晴未稳,钿车过也,陌上人归应缓。
官路斜阳,画出一程程远。
几家篱落和愁闭,有个翠鬟低颤。
甚迷离、催换园亭烟雨,嫩莺坐晚。
梧宫冷月,把秋心锁住,几重帘幕。
写韵生涯残本在,肯负文箫旧约。
倚竹天寒,牵萝地悄,翠袖盈盈薄。
蓝桥断了,琼浆那日曾酌。
谁怜一曲横塘,风波来往,不信菱枝弱。
唤起湘娥深夜语,彷佛云和响作。
镜仄鸾愁,弦幺鹄怨,别梦迷苍壑。
谱成彤史,璇闺芬烈如昨。
瘦马行秋遍。镇悤悤、庾郎愁老,长卿游倦。
回首秦楼箫声冷,锦瑟华年一箭。
料衫上、舞红都变。
宿酒醒时嘶骑晓,记绿杨残月江南岸。
春去也,杜鹃唤。缃桃谢后歌尘散。
枉逢人寻消问息,断鸿难倩。
辜负萧娘临歧语,薄命累侬书剑。
更休赋、梨花秋苑。
凉到天涯双鬓影,笑西风也自飘零惯。
又吹落,碧云片。
霜花腴还魂。忆灵岩唤酒,水瘦烟昏。
更忆蛮江听雪,市桥沽春。都老了,翩翩人。旧屐裙。
张循王孙。怅埋玉山川,销金岁月,环燕一般尘。
秦淮曲,丁帘曛。共招凉藕国,翠雨飘尊。
甘向红楼乞食,胜他朱门。黄月晕,围如军。照二萍。
吴头吴根。空墨泪模糊,诗痕醉痕。凄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