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迷谷城山,下有土一抔。
昔在选部君,冠裳此淹留。
山灵苦未协,来往空神游。
荏苒三十载,改奠西原丘。
龙门耸乔木,宝涧萦清流。
体魄安自今,蓍龟复何求。
慎终美孙子,正不惭弓裘。
凄迷谷城山,下有土一抔。
昔在选部君,冠裳此淹留。
山灵苦未协,来往空神游。
荏苒三十载,改奠西原丘。
龙门耸乔木,宝涧萦清流。
体魄安自今,蓍龟复何求。
慎终美孙子,正不惭弓裘。
这首诗描绘了谷城山下的陵墓景色,表达了对故去的林侍御贵实的怀念和对其品德的赞美。首句“凄迷谷城山”营造出一种哀伤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墓地的荒凉与历史的沉淀。诗人回忆起林侍御生前在官场的时光,感叹“昔在选部君,冠裳此淹留”,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对逝者曾经地位的追忆。
“山灵苦未协,来往空神游”进一步渲染了山灵未能与亡者和谐共处的遗憾,反映出诗人对亡者的深深思念。时间流逝,“荏苒三十载”,转眼间已过去三十年,诗人将祭奠改为在西原丘举行,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变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观——“龙门耸乔木,宝涧萦清流”,以壮丽的景色反衬出人生的短暂和永恒主题。诗人感慨:“体魄安自今,蓍龟复何求”,意思是即使肉体消逝,灵魂的安宁和精神的寄托已经足够,不再寻求世俗的解答。
最后,诗人引用“慎终美孙子,正不惭弓裘”的典故,赞美林侍御的美德如同孙子那样谨慎对待生命终结,他的正直不愧于祖先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既是对故人的缅怀,也是对后人道德品质的启示。
洋州太守生通神,胸中千亩吞渭滨。
兴来拂拭鹅溪绢,落笔满眼生烟云。
坡公墨竹半天下,独许洋州擅高价。
涪翁一见心眼醒,题名聊复纪吾曾。
天生三子人中杰,笔精墨迹成三绝。
断缣只字落人间,见者惊犹捧明月。
叶君叶君听我陈,物情好丑元因人。
古来名笔岂三子,丈人屋乌类如此。
请君收拾归紫囊,慎勿悬挂当中堂。
恐惊风雨中夜生,帝遣仙官来取迎。
崔嵬千仞冈,上有孤生桐。
凡禽不敢过,威凤日相从。
高标本虚心,至和含其中。
采之献清庙,雅奏谐黄钟。
时无子期侣,空山饱霜风。
自分沟中断,行为爨下充。
幸逢蔡中郎,得登君子宫。
愿言承左右,备君燕閒供。
养君中和性,庶以效微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