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蒲苇动微寒,江上危樯俯首看。
石刹何年收佛骨,葛巾此夕聚儒官。
暮秋山色犹含雨,静夜风声若倒澜。
欲访群仙问遗诀,鼎中应有小还丹。
隔江蒲苇动微寒,江上危樯俯首看。
石刹何年收佛骨,葛巾此夕聚儒官。
暮秋山色犹含雨,静夜风声若倒澜。
欲访群仙问遗诀,鼎中应有小还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弘济寺时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思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隔江蒲苇动微寒,江上危樯俯首看”,以江边的蒲苇轻轻摇曳,传递出初秋的微寒气息,而江上的高耸桅杆似乎也在低头凝视这一切,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
颔联“石刹何年收佛骨,葛巾此夕聚儒官”,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交融巧妙结合。石刹,即佛塔,象征着佛教文化的积淀;而“葛巾”则代表儒家学者的朴素形象,暗示了儒学与佛教在弘济寺这一圣地的共存与交流。
颈联“暮秋山色犹含雨,静夜风声若倒澜”,通过描绘暮秋时节山色与夜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深邃,仿佛山色中蕴含着细雨,夜晚的风声如同倒流的波澜,给人以无限遐想。
尾联“欲访群仙问遗诀,鼎中应有小还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与追求,希望能在弘济寺找到指引心灵归宿的秘诀,同时暗含了对长生不老、精神永存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弘济寺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的融合,更蕴含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文化传承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