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个琅玕竹,茆堂一榻宽。
窗连栖凤干,檐近钓鳌竿。
凉月淇园夜,西风渭水寒。
此君何可少,日日报平安。
万个琅玕竹,茆堂一榻宽。
窗连栖凤干,檐近钓鳌竿。
凉月淇园夜,西风渭水寒。
此君何可少,日日报平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竹林居所景象。诗人以“万个琅玕竹”开篇,形象地展现了竹林的繁茂与生机,竹子在古代诗歌中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接着,“茆堂一榻宽”则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简朴与舒适,虽是茅屋,却有一榻足以容身,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窗连栖凤干,檐近钓鳌竿”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想象,将窗户比作凤凰栖息的地方,檐下似乎悬挂着钓鱼的竿子,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主人的高远志向和淡泊名利的心态。
“凉月淇园夜,西风渭水寒”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洒在淇园上,西风吹过渭水,带来一丝寒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清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竹林中的清幽与宁静。
最后,“此君何可少,日日报平安”表达了对竹子的赞美之情,称其为“此君”,寓意竹子如同君子一般不可缺失,每日报平安,既是对竹子生命力的肯定,也是对君子品格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林居所的宁静之美,以及对自然与君子品格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缕金连爱,串麝团香,双环臂压玲珑。
戛玉琤琤,檀槽小拨当胸。
偷呵不禁忍俊,想迷藏、笑捉屏风。
怜昨夜,触红丝宝枕,鸳睡初浓。
难得全舒皓腕,正酒边揎袖,低拂金钟。
才卷犀钩,知他人在帘栊。
抱来沈郎腰瘦,最销魂、微格丁冬。
禅又破,看万花飞也,情观先通。
荡湖烟、红窗六柱,满湖都是花气。
芳魂一缕随风引,值得此中销未。情早系。
爱生小、吴娘秪抱鸳鸯睡。珠帘近底。
有眉语些些,鞋尖叠叠,幽怨凤箫寄。
山塘路,十载青衫蕉萃。画船听雨曾记。
寻前便解相思苦,不待管弦终矣。临别意。
怕黛点、飞霜夜夜吹鹃泪。蘋波又起。
似重见春人,回身碧玉。依约好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