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笺题罢困红绡。小梦无端过断桥。
月影江声送去潮。漫魂劳。帘外轻风到柳条。
芳笺题罢困红绡。小梦无端过断桥。
月影江声送去潮。漫魂劳。帘外轻风到柳条。
这首明代沈宜修的《忆王孙》描绘了一幅清幽而略带感伤的画面。首句“芳笺题罢困红绡”,写女子在精致的信纸上书写后,因思绪纷繁而显得疲倦,红绡(丝质手帕)映衬着她的娇态。次句“小梦无端过断桥”,暗示她可能在梦中游历,却意外地经过了断桥,流露出淡淡的离愁。
“月影江声送去潮”描绘夜晚的景色,月光洒在江面上,江水声与潮汐相应,仿佛在传递着时光的流转和情感的起伏。接下来的“漫魂劳”表达了主人公心神不宁,魂魄飘忽不定的状态,显示出内心的困扰。
最后一句“帘外轻风到柳条”,以景结情,轻轻的风拂过窗外的柳树,象征着外界的宁静与自己的孤独形成对比,更显内心世界的复杂与细腻。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书信后的一段心灵旅程,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含蓄。
大堤二三月,垂杨千万把。
上枝堪藏鸦,下根堪系马。
藏鸦系马晚楼边,沉水香焚清酒传。
红霞宛宛歌声外,汉水团团明镜前。
夜饮朝眠欢不足,秋去春来芳草绿。
只知郎橐尽黄金,不道妾颜销白玉。
江有方洲岸有沙,牙樯丝缆各天涯。
钗横花困惊残梦,不信行人不忆家。
扰扰梦中身世,白驹过隙,多少时光。
使尽机关方寸,不暂清凉。
蓄奸邪、更移鹿马,执迷网、颠倒玄黄。最堪伤。
死生汨没,苦海茫茫。难忘。恩绳爱索,火坑尘网。
利锁名缰。一向贪饕,不知青鬓染秋霜。
覆焦隍、空争骇鹿,多岐路、谩逐亡羊。自徊徨。
白云深处,一炷心香。
四月老阳尽,蛰雷方发声。
七月连大雨,碾天三日鸣。
夜或发狂震,卧者皆起惊。
奔电晔然作,忽如烈火明。
高树大百尺,霹倒烧其根。
往往光曜中,时见怪物形。
飞雹大如指,万弩相奔倾。
椎击鸟雀群,掩地交纵横。
雷者主号令,为天之常经。
奋豫既过时,及此何匉訇。
无乃号令失,安得四时平。
春秋书震电,推之在五行。
天道傥可信,使我心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