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息睚眦并餮饕,择肥而噬岂能逃。
伤心最是行途者,胸次难平拟续骚。
太息睚眦并餮饕,择肥而噬岂能逃。
伤心最是行途者,胸次难平拟续骚。
这首诗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与残酷。首句“太息睚眦并餮饕”运用夸张手法,将贪婪、嫉妒和残忍比作“睚眦”(形容极小的眼缝,比喻极细微的仇恨)与“餮饕”(形容贪食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社会中那些为了私欲不惜伤害他人的形象。接着,“择肥而噬岂能逃”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普遍性和难以逃脱性,即无论多么隐蔽或巧妙的手段,都无法逃避被贪婪者所吞噬的命运。
后两句“伤心最是行途者,胸次难平拟续骚”则将视角转向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作为“行途者”,在社会的长河中艰难跋涉,面对不公与压迫,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诗人感叹这些人在寻求公正与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往往感到无力回天,正如屈原《离骚》中表达的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通过“拟续骚”的表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这些底层人物的同情,也暗含了对社会公正与个体尊严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深切关注和批判,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罗浮月下,豆蔻胎中,许结同心侣。渐启朱唇。
含浅笑、不倩绿衣歌舞。暄风疏雨。
红袖敛、芳心自吐。一双双、永不分离,何事还含醋。
照影银塘低觑。向香泥玉藕,暗中增妒。彩禽欲唼。
还应惜、自趁桃波飞去。绿阴深处。
尽抛与、多情细数。不差池、三十六双,作宜男绣谱。
擎云缥渺,有五鬣仙姿,凭谁细数。
半顷黄茸茵藉软,移上素琴冰柱。
缕缕丝丝,断纹交映,细写双清谱。
疏光逗漏,幽香几许暗度。
一霎云散西清,迟迟送上,到回峦高处。
垂霭霏微深黛转,似把归禽低擭。
雾冷山空,一枝斜闪,犹在寻香路。
夕阳易没,轻阴且趁归去。
红尘如此,茫茫沧海,吾将谁与言归。
蜃雾腾虹,龙珠炫紫,波光天外霏微。宝日涌初晖。
经烟霾万里,云锁千围。
依然不改,晶轮激火夹天飞。吹箫人鼓馀威。
将吴宫旧怨,血洒灵衣。
怒遣天吴,滥驱海若,长风奋驾支祈。淫姣责江妃。
将平沙尽洗,仙草滋肥。
属目轩然一笑,人在钓鱼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