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里枝条弱,秋来雨露匀。
可怜曾折处,应有未归人。
莺语久岑寂,蝉声自苦辛。
谁家羌笛里,犹怨玉关春。
风里枝条弱,秋来雨露匀。
可怜曾折处,应有未归人。
莺语久岑寂,蝉声自苦辛。
谁家羌笛里,犹怨玉关春。
这首清代诗人董绍兰的《秋柳》描绘了一幅秋日风雨中柳树的凄凉景象。首句“风里枝条弱”,形象地写出柳树在秋风中摇曳,显得柔弱无力;“秋来雨露匀”则进一步渲染了季节变换,雨露虽滋润,却未能抵挡住秋意的侵袭。
接下来,“可怜曾折处,应有未归人”表达了对那些曾在柳下折枝相赠或寄托离愁的人们的同情,暗示着他们可能仍未归来,而折柳之处此刻更显孤独与哀伤。“莺语久岑寂,蝉声自苦辛”通过鸟鸣的稀疏和蝉鸣的艰辛,增添了环境的寂静与悲凉,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谁家羌笛里,犹怨玉关春”,以悠扬的羌笛声作为背景,传达出一种边塞思乡之情,仿佛笛声在诉说戍边战士对故乡春天的深深怀念,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柳为载体,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头白禅师何处还,独开兰若树林间。
鬼因巫祝传移社,神见天人请施山。
猛虎听经金磬动,猕猴献蜜雪窗閒。
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雷宗永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