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年》
《六年》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六年湖海老侵寻,千里归来一寸心。

西望国门搔短发,九天宫阙五云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ùnián
sòng / wángānshí

liùniánhǎilǎoqīnxúnqiānguīláicùnxīn

西wàngguóménsāoduǎnjiǔtiāngōngquēyúnshēn

注释
六年湖海:形容长期在外漂泊,经历丰富。
老侵寻:形容岁月流逝,经历沧桑。
千里归来:指长途跋涉返回故乡。
一寸心:比喻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忠诚。
国门:指京城的城门。
短发:形容人头发稀疏,可能暗示年老或经历艰辛。
九天宫阙:指皇宫,象征权力和地位。
五云深:形容皇宫被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遥远。
翻译
在江湖漂泊了六年之久,如今千里归乡只有一片赤诚之心。
遥望京城,我抓着稀疏的头发,心中思绪万千,那皇宫深藏在重重五彩祥云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于国家的关切。诗中的“六年湖海老侵寻”表现出诗人长时间漂泊于外,对远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而“千里归来一寸心”则强调了归乡之路虽遥远,但心中对家国的思念却如同指尖般细腻。

“西望国门搔短发”一句,通过搔扰头发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焦躁。国门作为国家的象征,这里的西望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渴望,更是对精神家园的向往。而“九天宫阙五云深”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接近神灵的壮丽景象,通过对宫阙和云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蕴丰富,是王安石政治理想与个人情感交织的艺术体现。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东桥为胡太仆赋

西来倚杖处,下有白鸥群。

偶尔乘秋兴,翻然向夕曛。

溪光自清彻,野色两平分。

不定中流影,相知有片云。

(0)

初秋同刘兵宪叔清游五龙山值雨得天字

飞旌向何许,深入万松烟。

草湿云边径,山昏雨外天。

兴高穷胜迹,政美见丰年。

谁识君侯意,临风一慨然。

(0)

寄李员外秀夫

久别谁先老,西风两地心。

海天来朔雁,关月起秋砧。

性懒交游少,才高感慨深。

遥怜松桂色,寂寞华山阴。

(0)

隆庆二年朝京师南还与宣平俞宜黄武进陆太学同舟赠绝句一首

褰帏初识龚、黄面,倾盖寻参李、郭舟。

去路不知春欲暮,桃花飞尽过扬州。

(0)

舟阻沽头闸陆行二十馀里到沛县

上沽下沽头,有如百里隔。

曲河见舟樯,相去只咫尺。

舍舟遵平途,马蹄生羽翮。

麦穗垂和风,披拂盈广陌。

吾闻江北人,终年饥无食。

吾来江北地,每喜见秀麦。

行行野树合,已到古沛驿。

汉帝遗原庙,屋瓦残青碧。

龙化已千秋,鸡犬如昨昔。

欲寻歌风处,闾里乱遗迹。

今人泗水上,犹树歌风石。

(0)

宜君孟姜女冽泉

匹妇何缘有冽泉,只因一念彻苍玄。

世人谁解纲常重,流得芳名万古传。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