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
日论药草皆知味,问著神仙自得名。
簪冷夜龙穿碧洞,枕寒晨虎卧银城。
来春又拟携筇去,为忆轩辕海上行。
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
日论药草皆知味,问著神仙自得名。
簪冷夜龙穿碧洞,枕寒晨虎卧银城。
来春又拟携筇去,为忆轩辕海上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道者或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开篇“云鬓双明骨更轻”表达了修道者通过修炼而达到身心通透,灵魂清明的境界。“自言寻鹤到蓬瀛”则显示其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
接着,“日论药草皆知味”指出这位隐士对于自然之物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赏识,而“问著神仙自得名”则透露了他通过修炼而获得了某种超凡脱俗的声名。
在下两句中,“簪冷夜龙穿碧洞,枕寒晨虎卧银城”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最后,“来春又拟携筇去,为忆轩辕海上行”表达了隐士对于自由漫游的大自然以及历史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向往,这里的“轩辕”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仙人轩辕黄帝,海上之行则是对远古时期神话传说的一种追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道家生活理想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道士清晨喜告余,昨朝膏露降濡濡。
夜来舆从留山观,此瑞端呈邑大夫。
我闻之言半疑信,踏破晓光上孤峻。
巍然古殿汉天师,水绕丹炉叶明润。
旁观复折取以前,连日祥应讵偶然。
我亦尝审甘如饴,是谁执此变化权。
益信人心自灵妙,莫执人神定名号。
此机不动万象沈,此机一发靡不到。
此机不属上下中,此机非西南北东。
此机无远亦无近,此机至正而大公。
此机夫人之所有,何不自贵自善守。
寸善微萌天地知,小恶开元祸随后。
皇天无亲亦无常,愿言孜孜兢兢悠久而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