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照归梦,分明月中语。
江水忽潺潺,月影在寒水。
江月照归梦,分明月中语。
江水忽潺潺,月影在寒水。
这首诗《归梦》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中与江月的邂逅,营造出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意境。
首句“江月照归梦”,开篇即点题,以“江月”作为背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归乡之情。月光洒在江面上,仿佛照亮了诗人的梦境,让归家的渴望更加鲜明。接下来,“分明月中语”一句,将梦境中的对话具象化,似乎在月光下,诗人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呼唤或对话,增加了梦境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深度。
紧接着,“江水忽潺潺,月影在寒水。”这两句描绘了江面的动态美和月影的静谧美。江水轻轻流淌,发出潺潺的声音,与月影在寒冷的水中摇曳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期待。月影在寒水中的倒映,既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江月、归梦、江水等意象的巧妙结合,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境世界,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彭孙贻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艺术魅力。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