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
这段诗文摘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二》,描绘的是仙境之美妙。开篇“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描述了一个如玉的台楼矗立在云霞之间,与王母娘娘那样的绝世美貌相映成趣,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表达了仙界与自然世界同步生成,不可考证其年龄之久远,透露出一种神秘而又悠长的时间感。
接着“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则进一步描绘了仙界不仅仅是一个地方,而是无尽变化、灵秀至极的地方,这里的“馆宇”指的是仙人居住之所,不局限于单一之山。诗中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仙境的广阔与神秘。
最后,“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流传之说法不屑为之,而是更愿意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创作出新的、超越凡尘的故事。这里的“高酣”形象强烈,意味着诗人的精神状态已经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以其独特的笔触,将仙界描绘得既美妙又神秘,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超然与不满。通过这样的表达,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空庭似雪,有满天露气,满地明月。
才看团团,又唱弯弯,无端多此圆缺。
秋来已是难消领,况病过、薄寒时节。
望碧云、隐约琼楼,想见素娥愁绝。
待把伤心细问,欲眠更强起,罗幕重揭。
几处笙歌,几处关山,几处照人离别。
西风了不知霜信,但乱扑、打窗红叶。
甚夜深、犹倚阑干,翠袖冷将花折。
东风乍卷纤云散,盈盈素娥如雪。
照著梅花,暗情依旧,醉里不堪攀折。
屏山几叠,怕春色重来,吟怀又别。
无限销魂,此时怊怅向谁说。新愁岑寂未遣。
奈些些往事,还作凄切。
半箧香痕,几年灯影,难记悲欢离合。柔肠千结。
叹剪翠裁红,冷芳都歇。闭却纱窗,绣衫和恨摺。
黄花过了,见碧空云尽,素秋无迹。
薄薄罗衣寒似水,霜逗一庭花石。
回首江城,高低禾黍,凉月纷纷白。
眼前梦里,不知何处乡国。
难得此际清闲,长吟短咏,也算千金刻。
象板莺笙犹醉耳,却是酒醒今夕。
有几朱颜,镜中暗减,不用尘沙逼。
燕山一片,古今多少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