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惊春事过,几见落花飞。
贫病人堪老,勋名愿转违。
诗从愁里赋,家向梦中归。
去去无劳问,沧江旧业微。
忽惊春事过,几见落花飞。
贫病人堪老,勋名愿转违。
诗从愁里赋,家向梦中归。
去去无劳问,沧江旧业微。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舟中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首句“忽惊春事过,几见落花飞”以“忽惊”二字开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日的美好仿佛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而“几见落花飞”则通过落花的飘零,形象地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现象,同时也暗喻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接下来的“贫病人堪老,勋名愿转违”两句,诗人将个人的境遇与情感融入其中。这里,“贫病”不仅指物质上的匮乏和身体的痛苦,更是心灵深处的挣扎与无奈。“堪老”则透露出一种对年华老去的接受与无奈,而“勋名愿转违”则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与最终未能实现的遗憾,这种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使得诗句更加富有深度和感染力。
“诗从愁里赋,家向梦中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创作诗歌的过程与内心的愁绪紧密相连,说明艺术往往源自于生活的苦难与情感的激荡。同时,“家向梦中归”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归乡之愿,这种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加了诗作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感。
最后,“去去无劳问,沧江旧业微”两句以决绝的语气收尾,既是对过往生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命运的淡然接受。这里的“沧江”既是地理上的具体地点,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超脱,而“旧业微”则暗示着对过去成就的淡漠态度,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放手一搏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户外青青柳。倚东风、回廊几曲,断魂时候。
细燕轻狸都不隔,卐字玲珑嵌透。
消几度、玉罗衫袖。
一树东头白梨影,熨春寒、总在花前后。
同徙倚,听清漏。如今得似花时否。
绕银墙、轻红一抹,西风吹旧。
录曲凝尘曾拍遍,空认指痕纤瘦。
甚响屧、邻家轻逗。
划遍相思都无迹,剩回文、不断苔花绣。
明月底,怕回首。
生来托孤根,滋培得深护。
朱夏花殷红,尔独守贞素。
逢时试一开,沾沾雨和露。
晓晴朝暾披,夜月流光布。
清阴能几何,停停矢自固。
本无摘实功,而岂争妍妒。
移根且归来,植向空齐路。
观生生不穷,趋庭步亦步。
旧时冰雪肌,犹向苍根吐。
喜尔瘦且癯,不为缁尘污。
扬州鹤本无,大嚼谁能副。
酌水一劝之,清风时自度。
清白如可传,姚魏宁荣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