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
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
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
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
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
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
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
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
这是一首颇具深意的古诗,通过对河南尹位之荣耀与尚书宠赐之新的对比,抒发了对过去荣光不再与现实变迁之间的感慨。开篇“河尹恩荣旧,尚书宠赠新”两句,勾勒出诗人心中对于历史与现在的鲜明对照,其中“河尹”指的是古代河南地区的行政长官,而“尚书”则是唐朝中央政府中的重要官职。这里通过“恩荣旧”和“宠赠新”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辉煌历史与当前荣耀之间的对比。
接下来的“一门传画戟,几世驾朱轮”两句,则描绘出一个家族长久以来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辉煌成就。其中,“一门”指的是同一家族,“传画戟”可能是指家族中的某些成员擅长于战车和兵器上的装饰艺术,而“几世驾朱轮”则表明这个家族中有人长期担任着重要的武将或军事官职,驾驭着彩绘华丽的战车。
然而,随后的“夜色何时晓,泉台不复春”两句,却转而描写了时间流逝和景象变迁。其中,“夜色”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何时晓”则表现出对过去光辉岁月无法重现的无奈与哀愁。“泉台不复春”则更是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美好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深切感慨。
最后,“唯馀朝服在,金印已生尘”两句,更是将这种哀愁推向了高潮。这里“馀朝服”指的是过去留下的官服,而“金印已生尘”则意味着曾经的权力与荣耀如今已经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时光流逝以及个人功业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对于唐代社会变迁的一种无奈与哀愁,是一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晚嶂倚斜日,秋树战悲风。
一泓绀紫澄碧,中有睡蛟龙。
散作清溪明玉,激上以流水,两电乱寒空。
抛却红尘袂,飞入妙光宫。
佛国大,天溥博,地含洪。
空岩乱壑递响,珠影动金容。
万古碧潭空界,一点青霄明月,涝漉总无功。
云散殿突兀,风动铎丁东。
江水去无极,无地有青天。
怒涛汹涌,卷浪成雪蔽长川。
一望扬州苍莽,隐见烟竿双矗,何处卷珠帘。
落日瓜洲渡,鸿鹭满风前。
古战场,皆白草,更苍烟。
清平犹有遗恨,久矣在江边。
北固山前三杰,遥想当年意气,昵中原。
上马促归去,风堕接?
翩。
细数十年梦,十处过中秋。
今年清梦,还在黄鹤旧楼头。
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
星汉淡无色,玉锦倚空浮。
带秦烟,萦楚雾,熨江流。
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
相见姮娥冷笑,笑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
把酒问清影,肯去伴沧洲。
云巘在空碧,天宇共高明。
重阳易得风雨,今日不胜晴。
天为两朝元老,付与四时佳节,不动一丝尘。
香霭洗金戟,飞雾洒霓旌。
山鸣叶,江动石,总欢声。
剑关玉垒千载,谁见此升平。
细看尊前万蕊,相映眉间一点,黄气郁骎骎。
江汉下淮海,都赖一长城。
花上插苍碧,花下走清湍。
浓霜深覆残雪,更有月相参。
似我竹溪茅屋,欲晓未明天气,扶杖绕篱看。
秦楚五千里,何处是江南。
饶风下,人不断,马相连。
颇尝见有此客,相属意惓惓。
欲为横吹出塞,无处可寻羌管,短策叩征鞍。
策断征鞍裂,惊堕玉毵毵。
淮海一星出,分野到梁州。
玉京群帝朝斗,公在列仙流。
尽扫欃枪格泽,高拱紫微太乙,霞佩拂红裯。
非雾非烟里,永侍绀云裘。
日南至,月既望,寿君侯。
梅花满眼,一朵聊当一千秋。
半夜玉堂承诏,翼旦路朝宣册,归去作班头。
风净瞿唐峡,安稳放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