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阳生孤桐,擢斡八尺高。
风雨萌枝叶,鸾皇栖羽毛。
天质自含响,众木非其曹。
斲为绿绮琴,古人贞金刀。
所制有法象,不敢差釐毫。
重详旧谱录,试抚观均调。
其声清以廉,闻者不贪饕。
其音安以乐,令人消郁陶。
弹宫听于君,君德如轩尧。
弹商听于臣,臣道如夔皋。
不觉起蹈舞,形逸同翔翱。
愿以七宝妆,荐之于天朝。
玉轸朱丝弦,辉华近赭袍。
一弹南薰曲,解愠成歌谣。
峄阳生孤桐,擢斡八尺高。
风雨萌枝叶,鸾皇栖羽毛。
天质自含响,众木非其曹。
斲为绿绮琴,古人贞金刀。
所制有法象,不敢差釐毫。
重详旧谱录,试抚观均调。
其声清以廉,闻者不贪饕。
其音安以乐,令人消郁陶。
弹宫听于君,君德如轩尧。
弹商听于臣,臣道如夔皋。
不觉起蹈舞,形逸同翔翱。
愿以七宝妆,荐之于天朝。
玉轸朱丝弦,辉华近赭袍。
一弹南薰曲,解愠成歌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孤桐、绿绮琴的描述,以及弹奏时的意境和听者的心情变化,展现了古人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与崇尚。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峄阳生孤桐”、“擢斡八尺高”开篇便以壮观之景吸引读者,孤桐高耸,形象鲜明,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展示了这棵桐木的不凡。
接着,“风雨萌枝叶,鸾皇栖羽毛”一句,将自然界的动态与神秘的生物(鸾)结合起来,让人联想到古代传说中的凤凰之类,增添了一份仙气和传奇色彩。这种手法常见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用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天质自含响,众木非其曹”则从听觉上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桐树独有的音响与其他树木的不同,强调了这棵孤桐的特殊之处和音乐性。
中间部分,“斲为绿绮琴,古人贞金刀。所制有法象,不敢差釐毫”描述了将桐木雕刻成琴,并且是精心打造,遵循传统工艺,体现了对手工艺的尊重与追求。
“重详旧谱录,试抚观均调”则进入到音乐演奏的层面,古人在弹奏时会参考传承下来的曲谱,对音律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表现出对于古典音乐艺术的敬仰。
随后,“其声清以廉,闻者不贪饕。其音安以乐,令人消郁陶”一句,通过听者的反应来赞美琴声的清澈与和谐,能够净化人心、解除烦恼。
“弹宫听于君,君德如轩尧。弹商听于臣,臣道如夔皋。”这里用了古代帝王的德行和臣子的忠诚来比喻琴声之美好,显示出音乐不仅能影响个人情感,还能映射社会秩序与人伦关系。
紧接着,“不觉起蹈舞,形逸同翔翱”则描绘了听者被琴声所感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欢愉之情,甚至忘却自身如同鸟儿般自由自在。
末尾部分,“愿以七宝妆,荐之于天朝。玉轸朱丝弦,辉华近赭袍。一弹南薰曲,解愠成歌谣”表达了对这琴声的珍视和推崇之情,将其比作最为珍贵的物品,并希望能在天庭中展示这一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音乐传承和创新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琴艺的崇敬,以及音乐与自然、社会、个人情感之间微妙的联系。
昔闻抱朴子,曾封关内侯。
帝前辞爵赏,飘飘来罗浮。
丈夫生世问,贫贱元足羞。
致身须及早,揽辔澄九州。
与时同卷舒,何事怀殷忧。
惭予志不逮,每为斯人求。
罗浮君家近,石洞乃旧游。
葛仙遗迹在,丹井空湫湫。
依稀想风采,恍怫与之俦。
聊赋游仙诗,为君祝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