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九多风雨。尽是引人愁绪。何事废清吟。
为秋深。两岸丹枫冷落。一径黄花寂寞。
我欲倒千钟。向新丰。
十日九多风雨。尽是引人愁绪。何事废清吟。
为秋深。两岸丹枫冷落。一径黄花寂寞。
我欲倒千钟。向新丰。
这首《昭君怨》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象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十日九多风雨”,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连续阴雨的天气特征,暗示了环境的凄凉与诗人内心的愁绪。接着,“尽是引人愁绪”一句直抒胸臆,点明了风雨连绵对人心态的影响,营造了一种忧郁的氛围。
“何事废清吟”则表达了诗人试图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但最终却因外界环境的干扰而未能如愿。“为秋深”一句解释了为何清吟被废止,点出了季节更迭对人情绪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下半阙“两岸丹枫冷落,一径黄花寂寞”两句,通过色彩对比和景物的动态变化,描绘了一幅秋意浓重、万物凋零的画面。丹枫与黄花分别代表了秋天的热烈与萧瑟,冷落与寂寞则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人的孤独感。
“我欲倒千钟,向新丰”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表达了他想要借酒浇愁的强烈愿望。新丰,古代地名,常被用来象征远离尘嚣、寻求解脱之地。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昭君怨》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景象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的内心挣扎与寻求解脱的努力。
秋风飒飒兮天宇清,草木摇落兮雁南征。
驾言登高而望远兮,履石峦之峥嵘。
山硱磳以蔽日兮,下幽晦而不明。
猿啾啾兮雨冥冥,鸾高翔兮凤无朋。
四顾寂寥兮空怵惕而震惊,邅余道兮返余旌。
乘浮云兮归故城,惠思君兮使我心怦。
荣辱本外物,穷达听于天。
君子随所遇,此心恒泰然。
落落风尘者,旧是登瀛仙。
昔时裘马荣,今日尘纠缠。
惟有松柏操,岁寒守逾坚。
一榻卧清风,心安梦亦便。
时人靡定志,安危随物迁。
得利若奠枕,失势如殒渊。
因登遇安阁,重为斯人怜。
白云缥缈如仙客,只在轩前人不识。
高人兴云若故知,近固追随远亦得。
鬘鬟人物偶尔成,岂有神情与香色。
治然一以气类从,如磁与铁自相即。
主人玉女潭边住,楼居正直高崖处。
赤栏翠竹与山平,便是孤云来去路。
朝随马迹渡头风,暮宿罨画溪上树。
云耶君耶递为主,茶烟湿处飞泉怒。
雨中自有徐熙山,秋来忽遇王维句。
只今长安浩浩尘,云亦随君马上去。
西山逼眼万螺青,是中应有云流寓。
东华举首即重霄,垂天漠漠如飞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