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匡阜诸公二首·其二》
《寄匡阜诸公二首·其二》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峰前林下东西寺,地角天涯来往僧。

泉月净流闲世界,杉松深锁尽香灯。

争无大士重修社,合有诸贤更服膺。

曾寄邻房挂瓶锡,雨闻岩溜解春冰。

(0)
翻译
山峰前树林下的东西两侧有寺庙,僧人们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汇聚又散去。
清泉与月光静静流淌,营造出一个宁静的世界,而杉树和松树深处,佛灯的香气被紧紧锁住。
难道没有大德高僧重新修缮庙宇?应当有许多贤者更加虔诚地信奉。
我曾寄宿邻近的僧房,挂起行者的水瓶和锡杖,雨中听到岩石间的流水声,如同春日融冰般清新。
注释
峰前:山峰的前面。
林下:树林之下。
东西寺:位于东边和西边的寺庙。
地角天涯:比喻极远的地方。
来往僧:四处云游的僧侣。
泉月:泉水与月光。
净流:清澈地流动。
闲世界:宁静的环境。
杉松:杉树和松树。
深锁:紧紧包围。
香灯:燃烧着散发香气的佛灯。
争无:难道没有。
大士:大德高僧。
重修社:重新修建庙宇。
合有:应该有。
诸贤:许多贤能之士。
更服膺:更加虔诚地信仰。
曾寄:曾经寄宿。
邻房:旁边的僧房。
挂瓶锡:挂起行者的水瓶和锡杖,象征暂住。
雨闻:在雨中听到。
岩溜:岩石间的流水。
解春冰:像春天的冰雪融化一样清新。
鉴赏

诗人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寺庙生活图景。"峰前林下东西寺",设定了一个隐逸幽深的场所,给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而"地角天涯来往僧"则展现了僧侣们不为尘俗所累,心无杂念,只为佛法往返于这片净土之间。

接下来的两句"泉月净流闲世界,杉松深锁尽香灯"更是将这种超脱红尘的情怀推向高潮。泉水清澈如镜,月光洒落无声,这一切构成了一个与世俗隔绝、宁静安详的空间。而杉树和松树则像是守护着这个世界,让所有的香气都被深深地锁在这里,不为外界所扰。

中间两句"争无大士重修社,合有诸贤更服膺"透露出诗人对于那些能够重建庙宇、恢复信仰的高僧和智者们的敬意。他们不仅重建了物质上的庙宇,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一种精神信仰。

最后两句"曾寄邻房挂瓶锡,雨闻岩溜解春冰"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似乎在诉说自己曾经寄住于寺庙旁边的小屋中,将酒瓶挂起,听着雨声顺着山石流淌,感觉到春天的寒冷逐渐消散。这不仅是一种生活写照,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解脱和温暖。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用前韵序山家幽寂之趣呈前人十首·其九

抠衣稳坐栖云石,洗耳闲听漱竹泉。

夜半有时长见月,人间无梦去朝天。

(0)

游三洞金盆诸峰绝句二十首·其十六

已无名利心,犹有烟霞疾。

汲彼千尺清,洗此方寸癖。

(0)

辛夘冬雪里寻梅三首·其三

逋仙冻欲僵,春色恼吟肠。

绕树全无影,满身都是香。

(0)

采莲曲四首·其三

吴江女娘冰玉肌,薄抺腻粉厚抺脂。

兰舟荡漾翠波里,花间烂漫香风吹。

莲心苦难食,食之不疗饥。

藕丝短难织,织之不成衣。

采莲采莲人未归,山长水远归何时。

(0)

赠相士西湖

淡妆浓抺固相宜,风月才情酒共诗。

欲把芰荷都折尽,只将清泚照须眉。

(0)

王君冕尝于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之北凿牖穴号归云洞二首·其一

青绮门边有穴居,窈无窗户与阶除。

暂时收住为霖气,不逐狂风谩卷舒。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