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安化道中》
《安化道中》全文
清 / 郑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崎岖安化道,甚似历蚕丛。

天半负棉白,人头悬石红。

竿船筒米饭,杉壁牯牛风。

渐起殊乡叹,艰涂况未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郑珍在安化道中的艰难旅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独特的自然景观。

首句“崎岖安化道”,直接点明了道路的险峻与不平,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接着,“甚似历蚕丛”一句,以类比的手法,将安化道与古代蜀道蚕丛相提并论,强调了道路的险恶和不易。

“天半负棉白,人头悬石红”两句,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沿途的景象。上句“天半负棉白”描绘了天空中云雾缭绕,仿佛棉花般洁白,下句“人头悬石红”则形象地展示了悬崖峭壁上,人头几乎被红色的岩石所悬吊,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壮丽,也暗示了行路的危险。

“竿船筒米饭,杉壁牯牛风”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旅途中的生活场景。竹竿制作的小船,简陋却承载着行人的希望;杉木壁板搭建的简易住所,以及随风而动的牛群,构成了一幅原始而真实的画面。米饭筒是旅途中的简单食物,反映了行人的朴素生活。

最后,“渐起殊乡叹,艰涂况未穷”表达了诗人对异乡的感慨和对旅途艰辛的反思。随着旅程的深入,诗人开始对远离家乡的异乡产生感叹,同时意识到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且充满未知的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安化道的自然风光和旅途的艰苦,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作者介绍

郑珍
朝代:清   字:子尹   号:柴翁   籍贯:贵州遵义   生辰:1806—1864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郑学录》等。
猜你喜欢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树深藤老竹回环,石壁重重锦翠斑。

俗客看来犹解爱,忙人到此亦须闲。

况当霁景凉风后,如在千岩万壑间。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0)

奉送三兄

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

自反丘园头尽白,每逢旗鼓眼犹明。

杭州暮醉连床卧,吴郡春游并马行。

自愧阿连官职慢,只教兄作使君兄。

(0)

与诸同年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书亭子

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不失迁莺侣,因成贺燕群。

池台晴间雪,冠盖暮和云。

共仰曾攀处,年深桂尚熏。

(0)

题峡中石上

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

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

(0)

醉后赠人

香毬趁拍回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自入春来未同醉,那能夜去独先归。

(0)

咏怀

岁去年来尘土中,眼看变作白头翁。

如何办得归山计,两顷村田一亩宫。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