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矣上帝,受命自天。睿图作极,文教遐宣。
四方监观,万国陶甄。有苗斯格,无得称焉。
天地之经,和乐具举。休徵咸萃,要荒式序。
正位履端,秋霜春雨。
皇矣上帝,受命自天。睿图作极,文教遐宣。
四方监观,万国陶甄。有苗斯格,无得称焉。
天地之经,和乐具举。休徵咸萃,要荒式序。
正位履端,秋霜春雨。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帝王接受天命,以智慧和文教治理国家的情景。诗人通过“睿图作极,文教遐宣”表达了帝王在治理国家时,不仅依靠权力,更注重文化教育的广泛传播。接着,“四方监观,万国陶甄”描绘了全国上下都受到这种治理方式的影响,如同陶器经过精心塑造一般,国家呈现出统一和谐的状态。
“有苗斯格,无得称焉”则暗示了对叛乱或不守规矩的行为进行镇压,强调了秩序的重要性。最后,“天地之经,和乐具举。休徵咸萃,要荒式序。正位履端,秋霜春雨。”这部分进一步阐述了理想的治理状态,即遵循自然法则(天地之经),国家内部充满和谐与欢乐,各种好兆头汇聚,边远地区也得以有序管理。同时,强调了领导者应坚守正道,如同四季的更替一样稳定而有序。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古代理想君主的形象,以及其通过智慧、文化和道德力量来治理国家的理念,体现了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价值。
尧峰古刹连翠微,黄茅盖殿白板扉。
鸟窠蟒窟僧住少,秖馀山水含清晖。
楞伽山中大弟子,偶来飞锡披荆枳。
石头路滑雪纷纷,却遇庞家老居士。
相期岩下种青莲,懒乞人间造业钱。
无金布地不著想,有珠系衣且自捐。
一袈裟地无十笏,绵蕞草构为禅室。
松麈蒲团日日閒,黄花翠竹纤纤出。
本来无住亦无生,究竟何能识净因。
且将清澈宝云井,作供灯光华鬘身。
涧底流泉鸣不止,峰头朗月恒如此。
蝴蝶浮生梦已醒,莲花事业心如水。
般若慈航咫尺间,菩提高树岂难攀。
愿留白足常为伴,未许黄梅便出山。
《尧峰山清晖轩落成送楞伽寺弘上人归隐且见余志》【明·张元凯】尧峰古刹连翠微,黄茅盖殿白板扉。鸟窠蟒窟僧住少,秖馀山水含清晖。楞伽山中大弟子,偶来飞锡披荆枳。石头路滑雪纷纷,却遇庞家老居士。相期岩下种青莲,懒乞人间造业钱。无金布地不著想,有珠系衣且自捐。一袈裟地无十笏,绵蕞草构为禅室。松麈蒲团日日閒,黄花翠竹纤纤出。本来无住亦无生,究竟何能识净因。且将清澈宝云井,作供灯光华鬘身。涧底流泉鸣不止,峰头朗月恒如此。蝴蝶浮生梦已醒,莲花事业心如水。般若慈航咫尺间,菩提高树岂难攀。愿留白足常为伴,未许黄梅便出山。
https://shici.929r.com/shici/eK4YMsCCDj.html
萧疏风雅,是贤推孟母,功成课读。
意气能超千载上,往哲依依心目。
花管频挥,赏音人少,独奏阳春曲。
布衣不朽,斯文第一清福。
几番凭吊登临,悲凉慷慨,眼界空流俗。
参透繁华尘梦绝,只合偕松友菊。
客馆耽书,家山占月,得句清霏玉。
怀才甘隐,白云原傍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