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
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
斯文有脉烦珍护,何地无才要作成。
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
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
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
斯文有脉烦珍护,何地无才要作成。
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名为《送徐子学梦鲤赴梅教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才的珍视。
"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清正廉洁的地方官员形象,他如同一位教育者,以身作则,不受任何贿赂,堂堂正正地传达天理。
接下来的 "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 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愉悦相聚之情景,或是在三鳣堂前回忆往昔,或是百花洲上畅谈学问,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学术交流。
"斯文有脉烦珍护,何地无才要作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与发掘。他强调文化有其脉络,需要精心保护和传承,同时认为任何地方都可能孕育着人才,因此要努力去发现并培养他们。
最后 "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 暗示诗人对友人的深刻理解,以及希望友人在仕途上的顺利和成功,通过“匪朝”一词,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祝福。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清廉官员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也展现了他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待。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兰。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旂竿。
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除亲簿领外,多在琴书前。
况有虚白亭,坐见海门山。
潮来一凭槛,宾至一开筵。
终朝对云水,有时听管弦。
持此聊过日,非忙亦非闲。
山林太寂莫,朝阙空喧烦。
唯兹郡閤内,嚣静得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