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长逢孟,羹中亦见颜。
痴儿入吾室,真作采薇看。
梦里长逢孟,羹中亦见颜。
痴儿入吾室,真作采薇看。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其三·隐求堂》。这四句诗描绘了诗人梦中与古人孟子相遇,并在羹中(古代的一种食品)中再次见到颜回的场景,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情感向往和精神追求。
“梦里长逢孟”表明这是一个梦境中的情景,而“孟”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孟子。诗人在梦中与孟子的灵魂相遇,体现了诗人对孟子学说的崇敬之情。
“羹中亦见颜”则是说即使是在羹(一种用肉和谷物制成的食品)里,也能看到颜回的身影。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以贤名世,被后世尊称为“复圣”。这里的“颜”指的是颜回,通过梦境中的食物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德。
“痴儿入吾室”一句,则是说诗人自己如同一个痴迷的孩子,走进了自己的书房或内心世界。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他在精神上与古人相通的愿望。
“真作采薇看”最后一句,是说诗人将真诚地去寻找那些如同《易经》中所说的“采薇”一般的智慧和教诲。在这里,采薇是一个典故,出自《易经·系辞》,比喻古圣先贤留下的智慧和教导。诗人通过这个动作,表达了他对这些智慧的尊重和向往,以及自己在求知过程中的虔诚态度。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展现了诗人的崇敬古人、追求知识和精神世界与古代圣贤相通的愿望。通过梦境和书房这两个空间,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