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其三隐求堂》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其三隐求堂》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五言绝句

梦里长逢孟,羹中亦见颜。

痴儿入吾室,真作采薇看。

(0)
注释
梦里:在梦境中。
长逢:经常遇见。
孟:指孟子,古代儒家代表人物。
羹中:饮食中。
颜:颜回,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
痴儿:形容极度专注或痴迷的人。
吾室:我的房间,也可理解为现实世界。
真作:真正地当作。
采薇:《诗经》中的篇章,象征隐居生活。
翻译
在梦中常常遇见孟子,连饮食中也仿佛见到他的面容。
那个痴迷的人进入我的房间,真的把这里当作采薇的隐居之地看待。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其三·隐求堂》。这四句诗描绘了诗人梦中与古人孟子相遇,并在羹中(古代的一种食品)中再次见到颜回的场景,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情感向往和精神追求。

“梦里长逢孟”表明这是一个梦境中的情景,而“孟”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孟子。诗人在梦中与孟子的灵魂相遇,体现了诗人对孟子学说的崇敬之情。

“羹中亦见颜”则是说即使是在羹(一种用肉和谷物制成的食品)里,也能看到颜回的身影。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以贤名世,被后世尊称为“复圣”。这里的“颜”指的是颜回,通过梦境中的食物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美德。

“痴儿入吾室”一句,则是说诗人自己如同一个痴迷的孩子,走进了自己的书房或内心世界。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他在精神上与古人相通的愿望。

“真作采薇看”最后一句,是说诗人将真诚地去寻找那些如同《易经》中所说的“采薇”一般的智慧和教诲。在这里,采薇是一个典故,出自《易经·系辞》,比喻古圣先贤留下的智慧和教导。诗人通过这个动作,表达了他对这些智慧的尊重和向往,以及自己在求知过程中的虔诚态度。

总体而言,这四句诗展现了诗人的崇敬古人、追求知识和精神世界与古代圣贤相通的愿望。通过梦境和书房这两个空间,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宿金粟寺

昨岁曾游此,莓墙墨尚新。

雨花长似粟,观海更无津。

下榻便行客,烹茶费主人。

年来稀战伐,鼍鼓但迎神。

(0)

记事八首·其七

北风五月骇扬沙,军令清街禁不哗。

一道红灯驰郭外,中涓夜出捕虾蟆。

(0)

闻磊斋家给谏叔氏以予告还里志喜三首·其二

绮里当年返凤阿,家风重和采芝歌。

屠龙手在调猿鹤,补衮身閒制芰荷。

绿野客来呼白满,清斋花发草玄多。

松风未解葵心结,消息虞渊望鲁戈。

(0)

赠徐松之

十年师友痛离群,芝叹无由救蕙焚。

蠹简已拚同永锢,虎贲犹复想遗文。

高怀枫叶吟边露,细语松涛定后闻。

却恐中年损欢趣,共君陶写一溪云。

(0)

赠颜先生

萋萋芳草望中迷,落尽棠梨水拍堤。

谁向扁舟怜别客,白云相送板桥西。

(0)

庚子秋杪余七旬过柴溪精舍喜金车空谷雪窦天随两禅师偕集分赋

谁云七十古来稀,白首穷途始觉非。

漫向匏樽寻世趣,喜同莲社领清机。

名山有道两云衲,东海无家一布衣。

堪笑百年浑似梦,不劳生计问渔矶。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