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溶溶寒食天。王孙芳草绿、上风鸢。
深闺帘暮玉钩闲。人何在,一半傍秋千。
堤外打榆钱。酒旗频驻马、杏花烟。
莺声啭出画楼前。牢记取,年少有金丸。
春水溶溶寒食天。王孙芳草绿、上风鸢。
深闺帘暮玉钩闲。人何在,一半傍秋千。
堤外打榆钱。酒旗频驻马、杏花烟。
莺声啭出画楼前。牢记取,年少有金丸。
这首明代末期清初诗人梁清标的《小重山·其一》寒食词,以春天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乐图。首句“春水溶溶寒食天”,形象地写出春水潺潺、天气微寒的时节,寒食节的气氛由此烘托出来。
“王孙芳草绿、上风鸢”两句,运用了典故,“王孙”暗指贵族子弟,芳草绿意盎然,风筝在春风中翱翔,展现出春游的欢乐场景。“深闺帘暮玉钩闲”,通过闺中女子的闲适生活,暗示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
“人何在,一半傍秋千”则转而写人,暗示了春游者的缺席,另一半可能在荡秋千,画面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下片“堤外打榆钱”描绘了堤岸边孩子们嬉戏的情景,打榆钱是古代儿童游戏,增添了童趣。“酒旗频驻马、杏花烟”描绘了路上行人欣赏美景,酒肆招揽顾客的热闹景象,杏花盛开,烟雾缭绕,如梦如幻。
最后两句“莺声啭出画楼前。牢记取,年少有金丸”,以莺啼声和画楼为背景,寓意青春易逝,提醒人们珍惜年少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清新,画面生动,情感含蓄,展现了春日寒食节的民俗风情和人生哲理。
独荐因公道,孤寒去若何。
遥装行李少,近事祖筵多。
小雪飘嵩岳,微冰结汴河。
归来乘驷马,林下愿重过。
至道不在言,至言不在舌。
在琴复在诗,谅唯君子别。
侯门戟森森,中有野人谒。
非趋势利场,慕彼仁义辙。
此去几迟留,忽焉还岁月。
孤心伤欲摧,冻足涩如折。
离声无歌钟,行色有霜雪。
去矣当复来,琴弦未欲绝。
旧友各西东,閒思兴莫穷。
尽居花幕下,独在竹林中。
白屋贫虽异,清宵梦想同。
吟馀遥望处,寒雨正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