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岁将残。似水韶华去不还。
正是怀人闲捧笔,漫漫。小雨凝冰分外寒。
雁影隔关山。书到长安仔细看。
云路迢迢何处是,珊珊。吟到棠花月未闲。
屈指岁将残。似水韶华去不还。
正是怀人闲捧笔,漫漫。小雨凝冰分外寒。
雁影隔关山。书到长安仔细看。
云路迢迢何处是,珊珊。吟到棠花月未闲。
这首《双调·南乡子·暮冬寄怀任卿四兄》由清代诗人吴尚憙所作,描绘了深冬时节的凄凉与思念之情。
“屈指岁将残”,诗人以屈指的动作暗示时间的流逝,岁末将至,时光匆匆,表达了对岁月易逝的感慨。“似水韶华去不还”,将韶华比作流水,形象地表现了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的无奈与哀愁。
“正是怀人闲捧笔,漫漫”,在这样一个寂静的时刻,诗人因思念而提笔,思绪万千,情感深沉。这里的“怀人”不仅指向具体的某个人,也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小雨凝冰分外寒”,小雨与凝结的冰共同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又湿润的氛围,这种寒冷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寒冷,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郁。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外界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雁影隔关山”,大雁南飞,却隔着遥远的关山,无法传递信件或情感,这不仅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大雁的形象在这里被赋予了更深的象征意义,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
“书到长安仔细看”,诗人想象着将这份深情厚意寄往长安,希望对方能够仔细阅读,感受到自己的心意。长安作为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不仅代表了远方,也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云路迢迢何处是,珊珊”,云路漫长,诗人不知道通往理想的道路在哪里,表达了一种迷茫与探索的精神状态。这里的“珊珊”既形容了道路的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犹豫与期盼。
“吟到棠花月未闲”,在月光下吟诵,直到棠花绽放,月色依旧明亮。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美景,也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即使在艰难的时刻,心中仍有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与追求的执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高人未厌枯槁质,白云舒卷世莫识。
凌云跨海玩九州,笑指须弥去天尺。
法筵龙象精护持,千万人中初见一。
分明一木在手中,肯为旁人更拈出。
入门载拜麻衣仙,竹炉芋火深无烟。
□□□□□□□□天眼有活法,疑我骨相非仙缘。
空堂梅花净寒玉,暂借蒲团参一宿。
方访大义香默闻,直把真源到凡俗。
清夜澜翻舌如水,狂花洗尽今馀几。
人间功业等飞尘,往往积聚成高陵。
安得慧剑光凛然,时起顽钝相磨镌。
约身种种是烦恼,偶见华发惊行年。
寸田焦枯不生颖,性天一失何由全。
穷途虽穷亦有福,我愿携锄耕衍沃。
问师此去来几时,明月千江同一掬。
来时问我事何如,拥褐禅床餐粝粟。
绕床试作狮子声,颠倒虚空自扪腹。
世人唱曲未知宗,更向谁家觅机轴。
与师携手游青都,太古一息天为徒。
还丹臭腐今已无,为公踢却壶公壶。
《十二月望雪集守一访予出示一木禅师所和海粟玉壶歌且邀见一木谈话临别补韵以留为它日證印张本云》【元·陈泰】高人未厌枯槁质,白云舒卷世莫识。凌云跨海玩九州,笑指须弥去天尺。法筵龙象精护持,千万人中初见一。分明一木在手中,肯为旁人更拈出。入门载拜麻衣仙,竹炉芋火深无烟。□□□□□□□□天眼有活法,疑我骨相非仙缘。空堂梅花净寒玉,暂借蒲团参一宿。方访大义香默闻,直把真源到凡俗。清夜澜翻舌如水,狂花洗尽今馀几。人间功业等飞尘,往往积聚成高陵。安得慧剑光凛然,时起顽钝相磨镌。约身种种是烦恼,偶见华发惊行年。寸田焦枯不生颖,性天一失何由全。穷途虽穷亦有福,我愿携锄耕衍沃。问师此去来几时,明月千江同一掬。来时问我事何如,拥褐禅床餐粝粟。绕床试作狮子声,颠倒虚空自扪腹。世人唱曲未知宗,更向谁家觅机轴。与师携手游青都,太古一息天为徒。还丹臭腐今已无,为公踢却壶公壶。
https://shici.929r.com/shici/GtfvMbtYp.html
使君畏谤如畏虎,一生坐诗招谤语。
使君得颍如得诗,日日颍湖作诗主。
湖边月落秋声乾,画船径作三人看。
小儿解事笑起立,我琴正要秦君弹。
可怜彭城不肯饮,对月吟诗骨清冷。
曲终月落读渠诗,忧乐死生真幻影。
举觞酬月月岂知,三百年后我尔谁。
君不见紫麟山前湘水碧,一笑相看月应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