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咏璇玑图》
《七夕咏璇玑图》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佳人织锦按河图,天上璇玑得似无。

文字能令琴瑟好,风流悔使蕙兰孤。

牵牛此夕逢天女,白兔他家忆故夫。

手爪如君皆巧绝,更谁山上采蘼芜。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七夕咏璇玑图》。诗中以七夕佳节为背景,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对爱情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佳人织锦按河图”,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七夕之夜,依据星象图编织锦绣,暗喻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宇宙奥秘的好奇。接着,“天上璇玑得似无”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天上星辰排列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微妙。

“文字能令琴瑟好,风流悔使蕙兰孤”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文字的美好比喻情感的和谐,而“风流”一词则带有一丝遗憾,暗示了因某种原因导致情感的疏离,如同蕙兰失去了陪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难以长久保持的感慨。

“牵牛此夕逢天女,白兔他家忆故夫”则是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引用,牛郎在此夜与天女相会,而白兔思念着远方的丈夫,这两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深化了对爱情与分离主题的探讨。

最后,“手爪如君皆巧绝,更谁山上采蘼芜”两句,以女子的手工技艺与蘼芜(一种香草)的采集为喻,表达了对女子独特才华的赞美,并暗示了即使在艰难环境中也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爱情、命运以及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既富有浪漫色彩又蕴含哲理思考,是屈大均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连雪不已复作绝句咏之及六而止殆未免不愁冻杀之诮也·其一

粲粲初投米,飘飘旋落花。

巷深迷吠犬,林合误归鸦。

(0)

报谒徐大雅仁因以题赠三首·其一

好在东都孺子孙,壮年曾谒舍人门。

祇今此道同终少,君独深藏耻自论。

(0)

过生米市舣舟求浴望山巅有屋岿然至石岸数步宛转荒级榜曰钓矶入门古坛对江上则有独柏馀屋悉具体问之云施肩吾尝垂纶于此柏则唐胡天师所植他无碑记惟华邦直则留题一诗有石刻因用其韵题钓矶又复用小阁壁间韵留题胡柏并书柱间浴罢理棹而去·其一

枕水危矶峙不流,是谁曾此被羊裘。

遗踪几觅无从问,落日清风过树头。

(0)

次韵斯远去秋八月十三日午睡既醒登山远望见怀·其一

驱去复来仍此都,岂惟人诮鬼揶揄。

顾防未免罹矰缴,却使高人赋雁奴。

(0)

次韵斯远见过三首·其三

四山一夜雨连明,岂料新晴顿得成。

还往自兹宁可计,要须留句当题名。

(0)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其五

先生力学自诚明,忠信今知蛮貊行。

忆昔韩苏两仙伯,海成冬市况融晴。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