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来赋客,北苑问高僧。
佛土穷三界,人天度七陵。
孤云晨拓钵,大雪夜传灯。
便欲逃禅去,风幡證惠能。
南州来赋客,北苑问高僧。
佛土穷三界,人天度七陵。
孤云晨拓钵,大雪夜传灯。
便欲逃禅去,风幡證惠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赋客南行至南州,拜访北苑高僧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南州来赋客,北苑问高僧”,开篇点题,赋客自南而至,寻访北苑中的高僧,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与佛门高人的相遇情境。
颔联“佛土穷三界,人天度七陵”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佛国世界与人间仙境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佛法无边、超凡脱俗境界的赞美。
颈联“孤云晨拓钵,大雪夜传灯”描绘了清晨云雾缭绕中僧人打坐、夜晚雪地里传灯的场景,既展现了僧侣修行的宁静与专注,也暗示了佛法的深远与广博。
尾联“便欲逃禅去,风幡證惠能”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遁世归隐的渴望,以及通过风动幡动体悟佛法真谛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禅宗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此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佛教哲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独特而深刻的探索与感悟。
溪阴留云云不留,楼在五云之上游。
青天一握净如洗,好山四面清涵秋。
主人亦有大白浮,揖逊群峰相献酬。
岩中野逸皆名流,农隙颇复登临不。
何当天风吹袖寒飕飗,披衡跨霍迤逦昆崙丘。
悠悠按辔双龙湫,泠然为君上上头。
楼头风物须盟主,风骚之外吾无取。
猛拍阑干抚寥泬,不问青天问华月。
谢家风流绝代无,底事要作耕田夫。
一犁春雨开新图,此图之作胡为乎。
莫是天民先觉者,小试经纶起莘野。
复将斯道觉斯民,千载精神入模写。
不然渊明赋归后,荷锄去种南山豆。
晚风新霁擢良苗,一段风光相授受。
扣之辄笑横点头,老农老圃吾何求。
六经芜翳力穮蓘,百王理乱深锄耰。
剪剪茆茨出林罅,菽水清欢在其下。
圣贤所乐属吾庐,当观吾庐莫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