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忠祸衅根芽日,此贼倾唐势已先。
搆陷名臣冤且众,天乎何意与终全。
国忠祸衅根芽日,此贼倾唐势已先。
搆陷名臣冤且众,天乎何意与终全。
这首诗《咏唐史·李林甫》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通过对李林甫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揭示了其在唐朝政局中的复杂角色和深远影响。
首句“国忠祸衅根芽日,此贼倾唐势已先”,开篇即点明了李林甫在唐朝衰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里的“国忠”可能指的是杨国忠,与李林甫并称为“杨李”,两人在政治上相互勾结,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诗句暗示李林甫在唐朝衰落的早期就已埋下了祸端,预示着唐朝的颓势。
接着,“搆陷名臣冤且众,天乎何意与终全”,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李林甫的恶行。他利用权势陷害众多名臣,使得无辜者蒙受冤屈,社会正义受到严重践踏。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尽管李林甫的罪行累累,却最终得以全身而退,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句“天乎何意与终全”表达了对这种不公现象的质疑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深刻地反映了李林甫在唐朝历史上的复杂地位和深远影响,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政治腐败和正义缺失的批判。韦骧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帽影缁尘扑。记年时、天街试马,玉鞭香簇。
几度销凝旗亭字,醉听春风旧曲。
又灞安、垂杨吹绿。
昔日长条都攀尽,展吟笺、怕认莺花熟。
谁更写,梦华录。君居洛下东头屋。
寄闲情、裁云剪月,脆丝毫竹。
不惜黄金空抛去,换酒鹴裘未足。
算剩得、珍珠一掬。
千里烽烟家何在,唱新词、还替刘蕡哭。
窗雨暗,话银烛。
平津阁下笙歌绕,竞说充闾佳兆。
摩顶重看,弄獐错写,绣袱春风斜抱。红窗围笑。
恰树长琼枝,庭开香草。
更值天颜有喜,天上麒麟早。禁苑莺花未了。
五陵方挟弹,侯家小。
聪比杨乌,慧同虞荔,谁识韦贤来到。
沙堤联步,丹穴高翔,凤毛争好。
佳话先传,峥嵘头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