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香奁八咏·其三玉颊啼痕》
《香奁八咏·其三玉颊啼痕》全文
元 / 杨维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天然玉质洗铅华,怪底偏将半面遮。

红滴香冰融獭髓,彩黏腻雨上梨花。

收乾通德言难尽,点湿明妃画莫加。

聚得斑斑在何处,软绡寄与薄情家。

(0)
鉴赏

这首诗《香奁八咏(其三)玉颊啼痕》由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通过对“玉颊啼痕”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女性情感的微妙与复杂。

首句“天然玉质洗铅华”,以“玉质”比喻女子肌肤的纯净与细腻,犹如未经雕琢的玉石,自然脱俗。接着,“怪底偏将半面遮”则以一种略带戏谑的口吻,描述女子故意遮掩半边脸庞,暗示着她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欲言又止的状态。

“红滴香冰融獭髓,彩黏腻雨上梨花”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女子脸颊上的泪痕比作融化的冰晶与鲜艳的花朵,既形象地描绘了泪痕的色泽与形态,也隐喻了情感的纯洁与美丽。同时,“獭髓”与“梨花”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物,通过“红滴”与“彩黏”的连接,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与和谐。

“收乾通德言难尽,点湿明妃画莫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女子情感的探讨。这里引用了“通德”与“明妃”两个典故,分别指代了古代两位著名的女性形象——通德夫人与王昭君。通过比较,诗人表达了女子情感的丰富与深沉,即便是最为真挚的话语也无法完全表达,而泪水的点滴却能更加深刻地触动人心。

最后,“聚得斑斑在何处,软绡寄与薄情家”两句,以疑问的方式引出思考。女子的泪水究竟流向何方?是被收集在何处,还是通过柔软的丝绢传递给那些不懂珍惜情感的人?这一问,不仅揭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情感价值与传递方式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颊啼痕”的细腻刻画,不仅展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也蕴含了对人性、情感价值以及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杨维桢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杨维桢

杨维桢
朝代:元   字:廉夫   号:铁崖   籍贯:铁笛道   生辰:1296—1370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猜你喜欢

舟次奉新驿得戴侍御同年书知于前驿相待漫得二绝·其一

月出高楼生野烟,断堤疏柳驿门前。

美人只在双塘外,海口潮来好放船。

(0)

题李伯时仕女图二首·其一月下裁衣

霜落黄梧汉月高,西征对月剪征袍。

妾心不忆交河冷,手冷难裁金剪刀。

(0)

朱中舍惠麓秋晴图

湖上群山卧九龙,泉头一客坐双松。

定知别去还相忆,梦入秋云第几重。

(0)

落星石

白榆何夕堕,危石青如此。

疑是酒星沉,渴饮湖中水。

(0)

题刘锦衣扇山居对僧话图·其一

结茅倚长松,松涛散幽壑。

山僧何处来,坐久松花落。

(0)

辛卯元日

惠风开献岁,旭日起层霄。

客邸频簪柏,王春正转杓。

看山青落颍,酾酒碧浮椒。

拥雪翻新历,攀梅忆去朝。

遐踪聊自寄,侠气未全销。

吏隐耽残蠹,官寒抚敝貂。

斗间龙剑动,天外雁书迢。

入洛名非陆,歌衢路是尧。

但能宽宓肘,宁敢爱潜腰。

到处堪携鹤,何枝可息鹩。

占年饶雨露,访道问渔樵。

万木琴中调,三花舄上飘。

焚香迟白昼,刻烛赋清宵。

我已齐喧寂,何须厌世嚣。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