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君久要已忘年,临风相语叶响泉。
休学我图中似璧,莫师我直劲如弦。
劝人达节通天命,舒卷若绳明若镜。
尺无枉己空宿昼,圣岂有心犹击磬。
岁寒来伴老柴门,我岂好静为躁君。
惟有青青四时性,笑发千载空浮云。
平安为报春依旧,珍重道人怜特秀。
忍饥宁可食无肉,相对忘形笋黑瘦。
更有涪翁心似月,平生相照何劳说。
不为煎茶不作椽,清风万壑到处传。
竹君久要已忘年,临风相语叶响泉。
休学我图中似璧,莫师我直劲如弦。
劝人达节通天命,舒卷若绳明若镜。
尺无枉己空宿昼,圣岂有心犹击磬。
岁寒来伴老柴门,我岂好静为躁君。
惟有青青四时性,笑发千载空浮云。
平安为报春依旧,珍重道人怜特秀。
忍饥宁可食无肉,相对忘形笋黑瘦。
更有涪翁心似月,平生相照何劳说。
不为煎茶不作椽,清风万壑到处传。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坚韧、高洁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竹子比作君子,强调其“直劲如弦”的刚正不阿,以及“四时性”的四季常青,体现了竹子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保持其本色的特性。
“临风相语叶响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竹林在微风中的景象,竹叶轻轻摇曳,仿佛在与泉水对话,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而“劝人达节通天命,舒卷若绳明若镜”则进一步深化了竹子的象征意义,竹子的自然生长状态被看作是顺应天命、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的体现,同时其舒展与收缩的姿态如同明镜一般,映照出人的内心世界。
“尺无枉己空宿昼,圣岂有心犹击磬”通过对比,强调了竹子的坚贞不屈和内在的坚定,即使面对困难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本性。这种精神品质,也被诗人赋予了更高的道德价值,即“劝人达节通天命”,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命运的接受。
最后,“岁寒来伴老柴门,我岂好静为躁君”表达了诗人希望像竹子一样,在岁月的磨砺下依然保持自我,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而“惟有青青四时性,笑发千载空浮云”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四季常青的特性,以及它所代表的永恒不变的精神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生态度和道德修养的问题,鼓励人们学习竹子的高尚品质,追求内心的纯净和生活的真谛。
平生惜芳辰,每负止酒诗。
不量井楣瓶,安得如鸱夷。
果中曲糵毒,抱病悔可追。
虽无腐肠忧,乃有摏喉危。
晚闻仓曹掾,巾车欲东归。
此君吾畏友,议论可质疑。
相从未云久,白首已可期。
莫陪诸公后,往听阳关词。
羸然卧空舍,不得一语离。
心旌无终薄,日夕风中飞。
户外雨连昼,水声已鸣溪。
行云候归盖,花尘涨春泥。
人知乡闾近,自忘车马疲。
似闻五亩宅,止居瀼东西。
倾倒稷下学,欢呼里中儿。
嗟予久去国,流落天一涯。
因君返枌榆,惨然起遐思。
不惟消魂苦,益增游子悲。
往者华阳公,熊轼始西还。
不断吴松江,但取江中山。
千岩与万壑,归置函丈间。
白云生宴坐,青壁照苍颜。
高标可想见,逸驾难追攀。
公孙喟然叹,顾我敢自闲。
要兴故老家,再立清朝班。
结绶思登畿,弃繻行入关。
嗟予忝父客,送子亦涕潸。
愿谨视风水,鱼龙多神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