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扬红旆出郊关,昼奉安舆上碧山。
野色苍茫云色外,岚光飞动水光间。
行庖荐馔烹金鼎,荷剑挑樽结玉环。
归路邦人瞻庆侍,银龟朱绂照酡颜。
晚扬红旆出郊关,昼奉安舆上碧山。
野色苍茫云色外,岚光飞动水光间。
行庖荐馔烹金鼎,荷剑挑樽结玉环。
归路邦人瞻庆侍,银龟朱绂照酡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长辈游览琅山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自然之美。首联“晚扬红旆出郊关,昼奉安舆上碧山”,以“红旆”和“安舆”分别象征出行的热烈与尊贵,描绘出一行人在傍晚时分出发,白天则乘坐舒适车辆前往碧绿山峦的情景,既展现了旅途的仪式感,也体现了对长辈的恭敬。
颔联“野色苍茫云色外,岚光飞动水光间”,通过“野色”、“云色”、“岚光”、“水光”的描绘,展现出一幅辽阔而壮丽的山水画卷。苍茫的野色与远处的云彩相接,山岚在阳光下闪烁,水面上波光粼粼,这些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颈联“行庖荐馔烹金鼎,荷剑挑樽结玉环”,转而描写宴饮的场景。行厨准备佳肴,金鼎中煮沸着美味的食物,荷剑挑樽则是饮酒助兴的器具,结玉环可能是指宴会中的装饰或礼仪,这一联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旅途中的欢愉与奢华。
尾联“归路邦人瞻庆侍,银龟朱绂照酡颜”,描绘了返回途中的景象。邦人(当地百姓)以尊敬的目光跟随,银龟(古代官吏佩戴的饰品)和朱绂(古代官服上的装饰)映照着酒后的红润脸庞,这一场景既体现了社会秩序的和谐,也反映了人们对长辈的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美,也展现了旅途中的生活情趣与社会风貌,是一幅生动的宋代文人游山玩水图。
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
金源十刹迹成尘,指点烟萝果安在。
空馀高柳绕坡陀。屋宇之外皆澄波。
恍到江南水云壑,花时微病游人多。
嗟余淮海迟归楫,大难米贵长安日。
六街车马涨尘沙,白汗翻浆午曦赤。
何期到此清吟魄,片云著意催诗黑。
柳丝历乱夕阳明,三两沙鸥睡不惊。
辇下才人半相识,招呼况具杯中物。
酒酣兴极忆家山,不安寒饿真痴顽。
归心日夜无时已,梦落苍霞半江水。
生年三十四,未尝离庭闱。
四年游虞山,间月辄一归。
我母生我晚,拊我如婴儿。
饮食必加询,冷暖为护持。
一从出门来,水陆疲奔驰。
水行畏风波,陆行苦崎岖。
夜半坐车辕,冷露湿衣裾。
驱蹇入水中,月黑流声嘶。
深浅不可辨,呼吸蹈危机。
日午行未息,面汗皆尘缁。
欲饮不得饮,忍饥不言饥。
傥体慈亲心,见此将何如。
日暮暂解装,挑镫作家书。
儿行皆坦途,儿安母勿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