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昏不见字,今日罢观书。
迹寄浮生内,心游旷劫初。
太山均蚁垤,圣域亦蘧庐。
兀坐还成倦,荒畦去荷锄。
窗昏不见字,今日罢观书。
迹寄浮生内,心游旷劫初。
太山均蚁垤,圣域亦蘧庐。
兀坐还成倦,荒畦去荷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春阴》,通过对室内景象和心境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慨。首句“窗昏不见字”,写出了春日阴天光线昏暗,读书无法继续的场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接着,“今日罢观书”直接表达了停止阅读的决定,暗示了诗人可能因为心情或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暂停了日常的学术追求。
“迹寄浮生内,心游旷劫初”这两句,诗人将自己人生的足迹比喻为短暂的浮生,心境则如同初生般广阔无垠,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太山均蚁垤,圣域亦蘧庐”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将泰山这样的巨峰比作蚂蚁丘垤,圣贤的领域也如同暂居的房屋,强调了世间万物的相对性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兀坐还成倦,荒畦去荷锄”,诗人独自坐着感到疲倦,决定离开书斋,到荒芜的田地里劳作,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暂时逃避,也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寄托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和宁静心境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陆游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以及对人生境遇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