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慧聚杂题.依孟东野韵》
《慧聚杂题.依孟东野韵》全文
宋 / 李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千山贮云房,瓶钵安空床。

野籁有真响,天葩无世香。

巢鹳羽翎老,睡僧眉宇光。

此外足忧喜,劳劳荣辱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山中修行图景。诗人以“千山贮云房”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的世界,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接着,“瓶钵安空床”,描绘了修行者简朴的生活场景,瓶和钵是佛教僧侣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放置在空床上,暗示着修行者的清心寡欲。

“野籁有真响,天葩无世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自然之美与纯净之气。野籁,即自然界的声音,此处指山林间风声、鸟鸣等自然之声,它们是真实的、未经人工雕琢的,充满了生命力与和谐。而“天葩无世香”,则以“天葩”象征山中不为人知的奇花异草,它们散发的香气超越了世俗的凡尘,代表了一种超脱世俗、纯净高雅的精神境界。

“巢鹳羽翎老,睡僧眉宇光”两句,通过鹳鸟与僧人的形象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谧。鹳鸟老去,象征着自然界的变迁;而僧人安然入睡,眉宇间透出的光芒,则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光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此外足忧喜,劳劳荣辱场”表达了诗人对世间荣辱、忧喜的淡然态度。在山中修行的僧人,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他们的生活简单而纯粹,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解脱与自由。这不仅是对僧人生活的赞美,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修行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主题,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李乘
朝代:宋

李乘,字德载,安徽淮西人。哲宗绍圣初知昆山县(清道光《昆新两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二十首。
猜你喜欢

鹧鸪天 避酒

玉帐人间绮席开。
便将红粉作金台。
诗情先自无多子,更著繁弦急管催。
香穗袅,烛花摧。
老来辜负即时杯。
白眉已任蛾眉笑,一夜惺惺骑马

(0)

三奠子 远游 赵万里据永乐大典八千八百四十

叹五材并用,水德灵长。
初泛滥,渐汪洋。
转雷经滟*,溅雪下瞿唐。
才出险,吞汉沔,略沅湘。
发源湔道,东过维扬。
由有本,自无疆。
远游还故国,待渡立斜阳。
山烟紫,津树绿,客心伤。

(0)

满江红 有感

尚寐无聪,幽梦断、蘧然难续。
隐隐听、鼓声如呼,角声如哭。
*短茅堂窗已白,灰残炉火樽无绿。
称有无,随分具晨餐,唯*粥。
有义命,何思虑。
在坎*,弥谦牧。
但客来尝愧,小坊深曲。
不及屠沽余酒肉,不及驵侩多童仆。
下苇帘,相对话移时,清欢足。

(0)

酹江月 寄赠

汉家都邑,历绵绵延*,增崇荣富。
千古繁华犹眼见,看取班张词赋。
太液鸳鸯,昭阳*鹊,兰麝熏香雾。
君恩如日,照临知在何处。
窗下轧轧鸣机,杼霜抽雪,裂下齐纨素。
团扇裁成明月样,摇动凉风披拂。
玉宇尘清,金茎露重,黄叶飘宫树。
紫毫斑管,定书当日佳句。

(0)

满庭芳 示刘子新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三百四

光禄池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
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
内翰当年醉墨,纱笼在、高阁依然。
今何夕,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
衣冠初北渡,几人能得,对酒常闲。
算唯君日日,陶写余欢。
得陇且休望蜀,南山卧、白额黄班。
茅檐底,男儿未老,勋业后来看。

(0)

望江南 咏桃源

桃源好,鸡黍竟相邀。
鸾凤有期朝绛阙,风霾无计上青霄。
万点落英飘。
茅屋底,何以水永朝。
一念不从痴处起,万缘都向静中消。
知命也逍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