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月色白于霜,画枕屏寒夜未央。
织女机丝隔河汉,娥皇竹泪满潇湘。
双飞自托云中鹄,一曲空弹《陌上桑》。
妒女津头潮不到,江流却似九回肠。
高楼月色白于霜,画枕屏寒夜未央。
织女机丝隔河汉,娥皇竹泪满潇湘。
双飞自托云中鹄,一曲空弹《陌上桑》。
妒女津头潮不到,江流却似九回肠。
这首明代居节的诗《无题四首戏呈孝甫子建(其一)》以月色、画枕、织女、嫦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首句“高楼月色白于霜”描绘了明亮如霜的月光洒在高楼上,暗示深夜的寂静和寒冷。次句“画枕屏寒夜未央”进一步渲染了长夜漫漫,画枕屏风透出的寒意尚未消退。
诗人借织女与牛郎银河相隔的传说,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织女机丝隔河汉”,同时融入娥皇女英的典故,增添了哀婉之情。“娥皇竹泪满潇湘”象征着悲愁如泪,遍布江湘之地。
接下来的“双飞自托云中鹄”借鸿雁传书的意象,表达了希望能与亲人书信往来的心愿,而“一曲空弹《陌上桑》”则借典故抒发了无法相见的无奈,如同秦罗敷的孤独。最后两句“妒女津头潮不到,江流却似九回肠”以“妒女津”的神话和江水比喻诗人内心的愁绪,如同九曲回肠般深沉而绵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深深挂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生绡一幅高堂上,彷佛名山势千丈。
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流万古清。
层江叠岫断复续,怒虎奔龙起还伏。
廓然天雨放初晴,万壑千岩漱寒玉。
云山峨峨何壮哉,珠林物外无纤埃。
长松百尺出幽涧,飞桥横跨山之隈。
携琴曳杖者谁子,疑是山中招隐回。
君不闻蓬莱三山峰,夐绝非人寰。
计来三千馀万丈,惟有飞仙日往还。
龙眠画笔夺造化,仙界移来指顾间。
公馀杜门无一事,坐对斯图心自閒。
下马山门万树松,竟谁来此谢尘踪。
泉飞涧窦酬斋讽,风出藤萝引饭钟。
兰麝香分岩畔桂,芙蓉青削望中峰。
石墙书遍安心偈,尽扫苍苔十丈封。
岁暮浮潇湘,天空豁心目。
霁日千林开,高云万峰簇。
江色岩霏水郭隈,垂萝飞幌隐楼台。
疏松野寺钟磬响,枯苇沙汀鸿雁哀。
风烟奕奕纷奇状,海贾湖商日流荡。
浣妇新妆映绿波,渔人密罟抛洪浪。
年年岁岁此江津,今日人过非昔人。
曾闻埋没屈原骨,不复飘零贾谊身。
楚人宫中罢歌舞,十二峰头泣云雨。
岸上谁家越女讴,珠帘罗幕桂堂幽。
江南本自山川胜,日暮其如客子愁。
当昔孙吴汉照烈,衡湘转战江流血。
功臣名将巳寂寥,石碑铜柱俱沦灭。
秦皇威力震羌胡,仍回车驾遍寰区。
驰道至今潇水上,秋风惟见白云孤。
白云孤以飞,湘水自南下。
安得从之亦北旋,东园种竹耕西野。
《潇湘行》【明·孟洋】岁暮浮潇湘,天空豁心目。霁日千林开,高云万峰簇。江色岩霏水郭隈,垂萝飞幌隐楼台。疏松野寺钟磬响,枯苇沙汀鸿雁哀。风烟奕奕纷奇状,海贾湖商日流荡。浣妇新妆映绿波,渔人密罟抛洪浪。年年岁岁此江津,今日人过非昔人。曾闻埋没屈原骨,不复飘零贾谊身。楚人宫中罢歌舞,十二峰头泣云雨。岸上谁家越女讴,珠帘罗幕桂堂幽。江南本自山川胜,日暮其如客子愁。当昔孙吴汉照烈,衡湘转战江流血。功臣名将巳寂寥,石碑铜柱俱沦灭。秦皇威力震羌胡,仍回车驾遍寰区。驰道至今潇水上,秋风惟见白云孤。白云孤以飞,湘水自南下。安得从之亦北旋,东园种竹耕西野。
https://shici.929r.com/shici/beqT7lvG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