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彻惊乌,起览镜、顿添头白。
曾不见、江南人寄,一枝春色。
风卷龙鳞残甲下,山无虎迹新蹄入。
罄冰天、桂海使同风,修文德。三十载,江湖客。
千万里,关山役。且付之杯酒,何愁西出。
天女花边浑似剪,志公杖上平如尺。
把富贫、都作一般看,何什伯。
听彻惊乌,起览镜、顿添头白。
曾不见、江南人寄,一枝春色。
风卷龙鳞残甲下,山无虎迹新蹄入。
罄冰天、桂海使同风,修文德。三十载,江湖客。
千万里,关山役。且付之杯酒,何愁西出。
天女花边浑似剪,志公杖上平如尺。
把富贫、都作一般看,何什伯。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曾伯的作品《满江红·其六》。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以及自己身世之感慨。
"听彻惊乌,起览镜、顿添头白。曾不见、江南人寄,一枝春色。"
这几句通过对乌鸦啼叫声的描述和诗人突然发现自己头发变白的惊觉,表达了时间流逝的速度和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而"曾不见、江南人寄,一枝春色"则是说诗人未能亲见江南之美,却通过他人的书信了解到那边的一切春意,这里的"一枝春色"象征着远方的生机与美好。
"风卷龙鳞残甲下,山无虎迹新蹄入。罄冰天、桂海使同风,修文德。"
这里诗人运用了强烈的意象来描绘自然界的变化和自己的内心世界。"风卷龙鳞残甲下"可能是指大自然中风暴带来的破坏力量,而"山无虎迹新蹄入"则显示出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隐含着诗人对未知和探索的向往。
"罄冰天、桂海使同风,修文德。"这一句中,"罄冰天"形容的是严寒的天气,而"桂海使同风"则可能指代替桂枝或是皇帝的使者来到了海外,这里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
"三十载,江湖客。千万里,关山役。且付之杯酒,何愁西出。"
诗人自称为"江湖客",表明自己像漂泊在江湖上的游子一样,这种身份反映了诗人的流离失所和无常的命运。而"千万里,关山役"则描绘了一种长途跋涉、征战劳顿的情形。
最后,"且付之杯酒,何愁西出。"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境时选择用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这里的"西出"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