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风鼓大炉,藤床瓦枕闭门居。
屏书居士持斋日,挂壁禅僧问法图。
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
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馀。
烈日炎风鼓大炉,藤床瓦枕闭门居。
屏书居士持斋日,挂壁禅僧问法图。
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
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炎热夏日的隐居生活。开篇两句“烈日炎风鼓大炉,藤床瓦枕闭门居”生动地展现了夏季酷热的情景,以及主人公为了避暑而选择的简朴生活方式。大炉可能是用来煮粥或其他食物,而藤床和瓦枕则体现了一种自然质朴的生活态度。闭门居表明他正在进行一种自我封闭的隐居。
接下来的“屏书居士持斋日,挂壁禅僧问法图”则展示了主人公精神上的追求。屏风后可能放着书籍,而“居士”通常指的是隐逸之人,这里暗示作者自己也可能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隐士。“持斋日”意味着他在遵守某种清净的生活方式,如佛教或道教中的斋戒。而“挂壁禅僧问法图”则表明他对禅宗或者佛法有所追求,通过挂在墙上的画像来思考和探讨。
“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丰饶与生活的自给自足。邻近的水井汲取的水如同乳汁般清澈可人,而新舂出的粮食则像珍珠一样圆润,显示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喜悦。
最后,“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馀”表达了在丰收之年的满足感,即使是在饥荒之年也不愿过度奢侈。这里的“饱餐”指的是吃得很饱,而“饘粥”则是一种简单的饮食方式,通过这些来消磨长夏的时光。这也反映出作者对节俭和满足现状的态度。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一个隐逸之士在炎热夏日中如何以一种简朴而宁静的心态去享受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梅花不清是水清,最是一枝溪上横。
梅花不明是雪明,冻折老梢飘碎琼。
梅花不暗是雨暗,隔篱和雨粘珠糁。
梅花不淡是烟淡,烟锁江村烟惨惨。
梅花不枯是霜枯,霜后不俗霜前粗。
梅花不瘦是月瘦,月下徘徊孤影峭。
梅花不寒是风寒,落英飞上玉阑干。
梅花不湿是露湿,冷蕊含羞晓呜唈。
雪明偏见梅花魂,笔下六花堆烂银。
水清偏见梅花骨,笔下一溪寒浸月。
烟淡偏见梅花情,笔下一片黄昏晴。
雨晴偏见梅花貌,笔下娉婷向人笑。
月瘦偏见梅花真,笔下蟾蜍弄早春。
霜枯偏见梅花操,笔下飞霜送春耗。
露湿偏见梅花奇,笔下冷蕊垂百琲。
风寒偏见梅花意,笔下萧骚夺云气。
有人身心似梅花,写出清浅与横斜。
补之若见亦惊嗟,机杼迥然别一家。
繁处不繁简处简,雪迷晓色月迷晚。
更得一些香气浮,阳春总在君笔头。
《友人陈槱得杨补之三昧赏之以诗》【宋·白玉蟾】梅花不清是水清,最是一枝溪上横。梅花不明是雪明,冻折老梢飘碎琼。梅花不暗是雨暗,隔篱和雨粘珠糁。梅花不淡是烟淡,烟锁江村烟惨惨。梅花不枯是霜枯,霜后不俗霜前粗。梅花不瘦是月瘦,月下徘徊孤影峭。梅花不寒是风寒,落英飞上玉阑干。梅花不湿是露湿,冷蕊含羞晓呜唈。雪明偏见梅花魂,笔下六花堆烂银。水清偏见梅花骨,笔下一溪寒浸月。烟淡偏见梅花情,笔下一片黄昏晴。雨晴偏见梅花貌,笔下娉婷向人笑。月瘦偏见梅花真,笔下蟾蜍弄早春。霜枯偏见梅花操,笔下飞霜送春耗。露湿偏见梅花奇,笔下冷蕊垂百琲。风寒偏见梅花意,笔下萧骚夺云气。有人身心似梅花,写出清浅与横斜。补之若见亦惊嗟,机杼迥然别一家。繁处不繁简处简,雪迷晓色月迷晚。更得一些香气浮,阳春总在君笔头。
https://shici.929r.com/shici/G4aDhnI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