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加位置力,便足石泉佳。
秀木乔笼屋,清流曲抱阶。
风松入操古,春鸟和音谐。
烟雨锡山景,悠哉寄雅怀。
稍加位置力,便足石泉佳。
秀木乔笼屋,清流曲抱阶。
风松入操古,春鸟和音谐。
烟雨锡山景,悠哉寄雅怀。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山水园林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惠山园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
首句“稍加位置力,便足石泉佳”开篇即点明了园中石泉的独特魅力,通过巧妙的位置布局,使得泉水之美得以充分展现。接下来,“秀木乔笼屋,清流曲抱阶”,进一步描绘了园内树木葱郁、水流环绕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和谐的氛围。诗人运用“乔笼屋”、“曲抱阶”等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园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风松入操古,春鸟和音谐”两句,将自然界的风声、松涛与春日的鸟鸣巧妙融合,赋予了园中景象以历史的深度和生命的活力。风声与松涛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而鸟儿的和鸣则为这故事增添了几分生机与和谐。
最后,“烟雨锡山景,悠哉寄雅怀”两句,将视线从园内扩展至远处的锡山,烟雨蒙蒙之中,山色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诗意与遐想。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寄寓了对雅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惠山园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文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审美理想。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
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驱羸多自感,烟草远郊平。
乡路几时尽,旅人终日行。
渡边寒水驿,山下夕阳城。
萧索更何有,秋风两鬓生。
伯阳宫馆好烟霞,知换浮生几岁华。
虽访灵芝身不远,未逢真诀道还赊。
玉清难测无穷景,金露能摧有限花。
南待总抛荣辱了,始应亲近得仙家。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