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古之社稷臣,七尺能捐,执简终安天下计;
许我为忘年友,一缄尚湿,盖棺犹望眼中人。
此古之社稷臣,七尺能捐,执简终安天下计;
许我为忘年友,一缄尚湿,盖棺犹望眼中人。
此联赞颂了吴可读先生的高尚品德与卓越贡献。上联“此古之社稷臣,七尺能捐,执简终安天下计”描绘了吴先生作为国家栋梁,不仅身材高大(七尺象征身高),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手持简牍,坚定地为国家的长远规划和大局稳定贡献力量。下联“许我为忘年友,一缄尚湿,盖棺犹望眼中人”则表达了对吴先生的深厚友谊与敬仰之情。即使在去世后(盖棺),仍希望他的形象(眼中人)永远铭记在心,如同一封书信(一缄)虽已湿润,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记忆。整体而言,这副挽联深情地歌颂了吴可读先生的忠诚、智慧与人格魅力,以及他与友人间超越年龄界限的深厚情谊。
墨樵诗翁发垂耳,少年嗜画今老矣。
山鸡野鹿是前身,每见青山乐忘死。
高堂醉扫匡庐巅,香炉缥缈生紫烟。
我来一见似相识,仿佛偃卧彭郎船。
小孤鱼肥春酒好,何当举白醉五老,芙蓉倒影月出早。
与君同上乐天亭,令人夜唤琵琶听。
繁花孔翠时共喜,金膏空青人罕识。
每观皇甫先生图,令我感此三叹息。
墨樵避俗如避鸮,折简但见先生招。
乱云团成树宛宛,澹墨扫作山迢迢。
人言此是云谷底,武夷下映九曲水。
不然五老匡庐峰,万叠芙蓉照彭蠡。
低低茅屋溪涧滨,墨樵更写先生真。
千章古木一藜杖,毛骨自是仙中人。
尘缘净尽丹砂熟,苍虬停飞虎亦伏。
山童卷取琅函经,纵有黄庭不须读。
烟霞此乐真不迂,临风却作长嗟吁。
十年未得还初服,蕙帐石室今何如。
先生归来早卜筑,我亦同栖此山曲。
便烦作赋邀墨樵,更与泉南数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