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次前韵》
《再次前韵》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念家。

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

(0)
注释
秋灯:秋夜的灯火,营造出宁静的读书氛围。
笼纱:薄纱,形容灯光朦胧,增添诗意。
楞严:佛教经典,此处指专注阅读。
莫念家:不要过于挂念世俗之事。
诸缘:各种缘分或世事。
如梦事:比喻人生如梦,虚幻不实。
妙莲花:佛教象征,比喻超凡智慧和清净境界。
翻译
秋夜的灯火微微照亮,映照在薄纱之上,适合静静地阅读《楞严经》,不要去想家中的琐事。
能够看透一切如梦幻泡影的缘分,这世上只有最美好的‘妙莲花’象征着超脱和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在深夜里通过阅读佛经《楞严咒》来超脱世俗羁绊和家庭牵挂的情景。"秋灯一点映笼纱"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秋风中点燃的一盏灯光照亮了窗上或屋内的纱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温馨的氛围。

接着的"好读楞严莫念家"表达了作者对于佛学的向往和追求,他宁愿沉浸在对《楞严咒》的研读中,而不去思念家庭。这句话也隐含着王安石个人对宗教信仰的渴望,通过阅读佛经来寻找心灵上的慰藉。

"能了诸缘如梦事"则表达了一种禅意,意味着作者已经能够超然物外,将世间的种种牵绊看作是梦一般虚幻。这种境界体现了佛家对于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的认识。

最后一句"世间唯有妙莲花"中的“妙莲花”通常指的是观音菩萨,王安石借此表达对菩萨之美好和信仰之纯净的赞颂。这里也可能暗示了作者对于心中所崇拜的理想境界或是道德典范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读书、佛学修持和超脱世俗的描写,展现了王安石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洁,以及他作为政治家之外的个人信仰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非烟非雾掩晴晖,九陌行人势莫违。

梁上曾因歌韵起,驿前长逐使旌飞。

几番雨打方归地,一阵风吹又上衣。

自是甘心云外客,纤毫不许到林扉。

(0)

鹊桥仙.自述

儒冠相误,虚名相误,衰病又还相误。

自怜身世总无成,乾枉了、青春虚度。

书生曾做,京官曾做,方面也曾亲做。

颠来倒去竟如何,只落得、一贫如故。

(0)

舞阳留侯庙二首·其一

信族豨夷越醢躬,太平无复用英雄。

高皇却堕先生计,世上何曾有赤松。

(0)

西园精舍

社近芳花烂漫开,不关风雨自沾苔。

幽禽惊避苍鹰逐,乱入香红飐下来。

(0)

溜亮语交交,闲枝且托巢。

鹰鹯尚黄口,侧目在高梢。

(0)

和秋景韵二十首·其五秋峰

黛髻螺鬟耸晚凉,层巅暑退似经霜。

金梯近倚丹霞影,玉洞长含紫雾香。

解夏林僧归寺早,趁晴樵叟入山忙。

松巢拟结高高顶,静阅人间海与桑。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