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
一年惟此佳节,底事白教休。
我已侵寻七秩,况复轮囷万感,合恨更分愁。
先自无聊赖,雨意得能稠。天柱峰,知何处,老难游。
痴云如妒,不知弦管可吹不。
安得风姨扫荡,推出团圆月姊,便遣桂香浮。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头。
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
一年惟此佳节,底事白教休。
我已侵寻七秩,况复轮囷万感,合恨更分愁。
先自无聊赖,雨意得能稠。天柱峰,知何处,老难游。
痴云如妒,不知弦管可吹不。
安得风姨扫荡,推出团圆月姊,便遣桂香浮。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头。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潜的《水调歌头·其一·己未中秋无月》,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的无限留恋和深切感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中的“今岁月和桂,不肯作中秋”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特殊的中秋节日有着特别的期待和情感。这种期待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完美呈现,更融入了个人对生活、时间流逝的深层次感受。
“一年惟此佳节,底事白教休”则更加突显出中秋对于诗人来说,是一年之中的一个难得且特别的时刻。它不仅是赏月观桂的好时光,更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生活的深思。
“我已侵寻七秩,况复轮囷万感,合恨更分愁”显示了诗人对于年华易逝、时光荏苒的无奈与哀伤。个人生命历程中的每一次中秋,都让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而又沉重。
“先自无聊赖,雨意得能稠”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孤独和寂寞,即便是在这美丽的节日里,也难以摆脱生活的空虚与无聊。这种感觉在细雨绵绵的氛围中变得更加浓郁。
“天柱峰,知何处,老难游”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个人力量有限的无奈。在岁月的流转中,即便是美丽的风光,也渐渐变得难以亲近,这种感觉更增添了一份哀愁。
“痴云如妒,不知弦管可吹不”则是在描绘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迷离与困惑。就像那不知所终的云彩一样,诗人的情感也变得难以捉摸,而那久远的乐声,也许已经无法再次响起。
“安得风姨扫荡,推出团圆月姊,便遣桂香浮”则是在幻想着一种理想中的美好场景。在这样的愿望中,诗人希望有一种力量能够清扫一切尘埃,让那圆满的月亮和桂花的芬芳一起浮现。
最后,“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头”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尽管世间的事情往往令人忧愁,但诗人选择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去面对,保持一份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这首《水调歌头》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深刻而又丰富的情感世界。它不仅是对中秋节日美好场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时光与情感的一次深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