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全文
魏晋 / 陶渊明   形式: 古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0)
注释
去:离开。
游:游宦。
这句是说离开山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
浪莽:放荡、放旷。
这句是说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试:姑且。
榛:丛生的草木。
荒墟:废墟。
丘垄:坟墓。
依依:思念的意思。
杇:涂抹。
这两句是说这里有井灶的遗迹,残留的桑竹枯枝。
 
此人:此处之人,指曾在遗迹生活过的人。
焉如:何处去。
没:死。
一作“殁”。
一世:三十年为一世。
朝市:城市官吏聚居的地方。
这种地方为众人所注视,现在却改变了,所以说“异朝市”。

幻化:虚幻变化,指人生变化无常。
翻译
离开山川湖泽而去做官已经很久了,今天有广阔无边的林野乐趣。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访废墟。
我往返在荒野墓地之间,依稀地可认出往日旧居。
房屋的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向在这里打柴的人打听:这里过去的居民迁往何处了?
砍柴之人对我说到:全都已经去世了再无后人。
三十年就改变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不免归于空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久别山泽,重游于林野之间,感到无比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他试图带着子侄辈一同体验这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他们穿行在荒废的田野和丘陵间,依稀可见昔日人们居住的痕迹。诗人看到井灶尚存,桑竹也依然残留,询问采集柴薪的人,这些遗址中的人都去了哪里。柴薪者告诉他,人们或许已经去世,没有再回来。

诗中的“一世异朝市”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最后,诗人表达了人生如梦幻般虚无,一切终将归于空无的哲理。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更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顺应自然的生命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朝代:魏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你喜欢

山行二绝·其一

杖藜窅窕更崎岖,黄叶漫山路欲无。

小屋低烟长短竹,曲塘斜日两三凫。

(0)

秋日登楼客次怀张覃进士

闻说飘零亦异乡,登楼吟望益悲凉。

当时欲别言难尽,他日相逢话更长。

蝉噪水村千万树,雁过云岫两三行。

明朝策蹇还无定,空倚危栏到夕阳。

(0)

十月菊·其五

一段风流玉琢成,开从霜后越精神。

休嫌茉莉非吾配,曾见张良似妇人。

(0)

社日

听得东风急,吹乾小径泥。

雨多花放早,水满燕飞低。

贫女不知纬,幽人只此栖。

依依怀去岁,摘茗白坛西。

(0)

澹岩六韵奉呈逊叔侍郎兼寄惠照禅老

祝融之南近湘滨,地出天开戡翠珉。

金阙不关尘世路,丹葩争发洞宫春。

迟留杖履寻真惯,怅望烟萝入梦频。

弈罢空怀烂柯客,云深多失避秦人。

高悬石栈仙风迥,静对岩扉濯色新。

借问时翁与禅伯,如何导往许为邻。

(0)

普照寺

海翻波浪绕危峰,无尽岩前此界空。

不是灰心求佛者,片时艰住寂寥中。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