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久别山泽,重游于林野之间,感到无比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他试图带着子侄辈一同体验这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他们穿行在荒废的田野和丘陵间,依稀可见昔日人们居住的痕迹。诗人看到井灶尚存,桑竹也依然残留,询问采集柴薪的人,这些遗址中的人都去了哪里。柴薪者告诉他,人们或许已经去世,没有再回来。
诗中的“一世异朝市”这句话,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最后,诗人表达了人生如梦幻般虚无,一切终将归于空无的哲理。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更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顺应自然的生命态度。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
闻说飘零亦异乡,登楼吟望益悲凉。
当时欲别言难尽,他日相逢话更长。
蝉噪水村千万树,雁过云岫两三行。
明朝策蹇还无定,空倚危栏到夕阳。
祝融之南近湘滨,地出天开戡翠珉。
金阙不关尘世路,丹葩争发洞宫春。
迟留杖履寻真惯,怅望烟萝入梦频。
弈罢空怀烂柯客,云深多失避秦人。
高悬石栈仙风迥,静对岩扉濯色新。
借问时翁与禅伯,如何导往许为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