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碧萋萋,平原带日西。
堪随游子路,远入鹧鸪啼。
金谷园应没,夫差国已迷。
欲寻兰蕙径,荒秽满汀畦。
处处碧萋萋,平原带日西。
堪随游子路,远入鹧鸪啼。
金谷园应没,夫差国已迷。
欲寻兰蕙径,荒秽满汀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野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往昔历史的追忆。开篇“处处碧萋萋”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春天草木繁盛的画面。“平原带日西”则描绘出了夕阳下的广阔原野,阳光与地平线交错,显得分外宁静。
接下来的“堪随游子路,远入鹧鸪啼”两句,诗人通过“堪随”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融合之情。游子在春天的田野中漫步,听着鸟儿的歌唱,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悦。
然而,随后的“金谷园应没,夫差国已迷”两句,却是诗人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和感慨。金谷园作为古代吴王夫差的宫苑,如今已经沧桑变幻,这不仅是物是人非,更象征着昔日繁华如同过眼云烟,国家兴衰更迭。
最后,“欲寻兰蕙径,荒秽满汀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之情。兰蕙是一种香草,古时常用以比喻贤良之士和高洁的情操。而现在,这些美好的东西已经难寻,所剩下的只是一片荒凉与废墟。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更融入了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的情感抒发,是一首集观察、追忆和抒情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我年五十四,四次举儿子。
阿增十九龄,志业总可喜。
岂不恸其夭,谓有堂儿恃。
应元与祖授,孩殇且勿齿。
仁者必有后,古贤范世语。
我讵敢为恶,堂儿竟童死。
失明固可讥,不忧亦去理。
悲哉呜咽声,惧成不孝尔。
东风吹去征帆影,零星旧时鸥鹭。
镜里山青,裙边草绿,都是离愁来处。烟堤翠鸣。
自送了王孙,落花无主。
独叩红舷,冷吟闲醉甚情绪。
春来游兴易减,望故人天末,凄断芳树。
酒污衫痕,泥空爪印,惜少啼鹃留住。僧楼听雨。
怕此后寻君,梦见难数。嘱付垂杨,晓莺休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