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千里平如席,中有黄沙围古碛。
一自承平二十年,汉家不种边城田。
田荒地虚烟火歇,荒冢麒麟望秋月。
今年五月汉兵来,气吞瀚海声如雷。
声如雷,敌可却,壮士齐歌白翎雀。
白翎雀,四海平,玉门无垒黄河清,男耕女织休甲兵。
沙场千里平如席,中有黄沙围古碛。
一自承平二十年,汉家不种边城田。
田荒地虚烟火歇,荒冢麒麟望秋月。
今年五月汉兵来,气吞瀚海声如雷。
声如雷,敌可却,壮士齐歌白翎雀。
白翎雀,四海平,玉门无垒黄河清,男耕女织休甲兵。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沙场曲》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景象。诗中以"沙场千里平如席"起笔,形象地展现了广阔的战场犹如平坦的大毯子,然而在这平静之下,隐藏着"黄沙围古碛"的历史痕迹,暗示着战争的残酷与过往。
接着,诗人通过"一自承平二十年,汉家不种边城田",揭示了和平时期的到来,田地荒芜,烟火不再,只有废弃的陵墓在秋月下显得孤独。然而,当"今年五月汉兵来,气吞瀚海声如雷"时,战争的号角再次响起,军队的气势如雷,显示出决心和力量。
"声如雷,敌可却,壮士齐歌白翎雀",表达了战士们的英勇和豪情,他们以歌声鼓舞士气,期待胜利的到来。"白翎雀,四海平,玉门无垒黄河清"象征着战事结束后的和平景象,希望天下太平,边境安宁,人民可以过上男耕女织的安宁生活,不再需要甲兵相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边疆战争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平与战争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乐善始康邸,取义东平苍。
结搆逾绿野,胜国为皇庄。
鼎革属故藩,百载移星霜。
宴游既冷落,草树就芜荒。
亭榭早无存,半立馀颓墙。
地邻长河岸,来往泛烟航。
凭眺念兴废,为之长慨慷。
稍命复其旧,芟秽疏污塘。
室宇何须多,足令供徜徉。
回池日以清,春翘日以芳。
由来岁月深,峭茜增林光。
人工久斯敝,天然久益彰。
舣舟一来憩,妙理参幻常。
园名仍旧称,况我曾颜堂。
游心惟竹素,永言志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