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天欲暝重回首,不是燕山。却是吴山。
几点烟萦几翠鬟。登临已改双逢鬓,才度边关。
又度江关。心逐飞鸿一昔还。
遥天欲暝重回首,不是燕山。却是吴山。
几点烟萦几翠鬟。登临已改双逢鬓,才度边关。
又度江关。心逐飞鸿一昔还。
这首《采桑子》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笔触。全词以“遥天欲瞑重回首”开篇,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天空即将暗淡,诗人回望远方景象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不是燕山,却是吴山。”两句转折,将视线从遥远的北方转向南方的吴地,暗示了情感的转移或心境的变化。接着,“几点烟萦几翠鬟”,以烟雾缭绕的景象比喻心中的思绪,与翠绿的发鬟相映衬,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复杂与细腻。
“登临已改双逢鬓,才度边关。又度江关。”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通过“登临”、“边关”、“江关”的转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以及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敏感感知。这里的“双逢鬓”可能是指两鬓斑白,也可能是双面之意,象征着人生的沧桑与变化。
“心逐飞鸿一昔还。”结尾一句以“飞鸿”为喻,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如同飞翔的鸿雁,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迁徙,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内心深处的那个起点。这一句既蕴含了对过往的回忆,也寄托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回归,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空间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天一片月,堕影万丈潭。
上下本空同,水月自相涵。
月潭先生人中豪,家住东海之东皋。
心胸潇洒了不染,肯与世路冲风涛。
早年文史富笔砚,中岁节介何其高。
秘传别有郭氏诀,直欲万里空秋毫。
月潭子,真地仙。
寻山问水废白日,弹冠结绶还当年。
方今天子神且圣,虎拜鹄立金銮前。
愿将玉兔长生药,并献水底骊龙涎。
乾坤朗照湖海静,予欲秋江弄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