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初回月一床。翠衾零乱不闻香。
静听阶砌叫寒螀。
人在客中秋更苦,病当愁处夜偏长。
怎教人不怨凄凉。
幽梦初回月一床。翠衾零乱不闻香。
静听阶砌叫寒螀。
人在客中秋更苦,病当愁处夜偏长。
怎教人不怨凄凉。
这首清代诗人俞士彪的《浣溪沙·其二》描绘了一幅秋夜孤寂的画面。"幽梦初回月一床",开篇即以梦醒后的景象入笔,月光如床,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翠衾零乱不闻香",暗示主人公独眠无伴,被子凌乱,连往日熟悉的香气也消失不见,更添孤寂之感。
"静听阶砌叫寒螀",通过听觉进一步刻画夜晚的寂静,寒蝉的叫声在寂静中显得尤为凄凉,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落寞与哀愁。"人在客中秋更苦",点明了诗人的客居身份,中秋佳节本应团圆,而他却独自承受着离别之苦,倍增思乡之情。
"病当愁处夜偏长",病痛和愁绪交织,使得夜晚显得格外漫长,加深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一句"怎教人不怨凄凉",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境况的深深哀怨和无奈,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疾病缠身时的孤独凄凉心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