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阁宜登临,上有松风吟。
非弦亦非匏,自起箫韶音。
明月万里时,何必开绿琴。
凤皇下云霓,锵锵呜中林。
淳如葛天歌,太古传于今。
洁如庖羲易,洗人平生心。
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
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此阁宜登临,上有松风吟。
非弦亦非匏,自起箫韶音。
明月万里时,何必开绿琴。
凤皇下云霓,锵锵呜中林。
淳如葛天歌,太古传于今。
洁如庖羲易,洗人平生心。
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
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岁寒堂三题(其三)松风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远的画面。诗人站在松风阁上,感受到松树间自然的风声,仿佛听见了无形的音乐——“非弦亦非匏,自起箫韶音”。他感叹明月当空,无需借助绿琴演奏,自然之美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凤凰从云中降下,鸣叫声在林中回荡,犹如古老的葛天之歌,纯净深远,一直流传至今。易经的智慧如庖羲所创,洗涤着人们的心灵。诗人期盼能有嘉宾来访,共享这份清风明月,仿佛与仙人陶景相遇,意境超凡,千年难得一遇。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高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音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