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士落人间,仗剑经秋未破颜。
自惜草玄淹岁月,可堪垂白向边关。
天横落照明孤垒,地涌黄沙接乱山。
长路谁能问行役,夜来驱马雪中还。
淮南高士落人间,仗剑经秋未破颜。
自惜草玄淹岁月,可堪垂白向边关。
天横落照明孤垒,地涌黄沙接乱山。
长路谁能问行役,夜来驱马雪中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杨参军的古代军人,从遥远的北方归来,其形象与心境被诗人细腻捕捉。首句“淮南高士落人间”,以“高士”喻指杨参军,暗示其虽身处世俗,却保持着高尚的品格。接着,“仗剑经秋未破颜”,描述了杨参军持剑行走于秋日之中,面容未改,显示出他的坚韧与不屈。
“自惜草玄淹岁月,可堪垂白向边关。”这两句表达了杨参军对自己在边疆服役多年,年华流逝,白发已生的感慨,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也有对边关生活的无奈与坚持。接下来,“天横落照明孤垒,地涌黄沙接乱山。”描绘了归来途中的景象,天空的光芒照亮了孤零零的营垒,地面则是漫漫黄沙与杂乱的山峦相连,既壮阔又孤独,映衬出杨参军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长路谁能问行役,夜来驱马雪中还。”点明了杨参军长途跋涉,夜晚在雪地中策马归来的场景,无人能问其艰辛与疲惫,凸显了他独自面对挑战的勇气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参军坚韧不拔、忠于职守的形象,以及他对生活与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