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悟无生,头陀不到城。
云山知夏腊,猿鸟见修行。
地僻无溪路,人寻逐水声。
年年深谷里,谁识远公名。
早晚悟无生,头陀不到城。
云山知夏腊,猿鸟见修行。
地僻无溪路,人寻逐水声。
年年深谷里,谁识远公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早晚悟无生,头陀不到城"表明他已经领悟到生命的本质,不再追求世俗的繁华与名利,只是他的修行之处并不容易被人发现。"云山知夏腊,猿鸟见修行"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即使是在最热的夏日,他也能在云雾缭绕的山中感受到凉意,而猿鸟都能目睹他的修炼之境。
"地僻无溪路,人寻逐水声"进一步强调了他所处之地的偏远和宁静,即便是来访者,也只能通过听从水声来辨识方向。"年年深谷里,谁识远公名"则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长久居住在深山之中,他的人格魅力和修为虽高,但却鲜有人知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状态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清贫自守、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真谛的深切感悟。
归舟曾共泊姑苏,吊古登台酒百壶。
珠海月明君载去,圭峰吟望一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