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有真如,最庄严七层宝塔;
老僧无障碍,大供养一个庐山。
古刹有真如,最庄严七层宝塔;
老僧无障碍,大供养一个庐山。
这首诗描绘了能仁寺中的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古刹有真如,最庄严七层宝塔",开篇即以“古刹”点明地点,暗示出历史的沉淀与宗教的神圣。"真如"二字,不仅指出了佛教中的最高真理,也暗含着对寺庙精神内涵的赞美。接着,“最庄严七层宝塔”则通过具体景象,展现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庄严,七层宝塔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往往象征着佛教的层次和修行的境界。
“老僧无障碍,大供养一个庐山”,进一步深化了寺庙的氛围。"老僧"代表了长时间修行的僧侣,他们的存在使得寺庙充满了智慧与平和。“无障碍”则可能寓意着老僧的心境开阔,无碍于世间纷扰,达到了内心的纯净与自由。最后,“大供养一个庐山”则可能是指老僧对庐山的崇敬,庐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神秘与灵性的象征,这里的“供养”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奉,更是心灵上的敬仰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能仁寺的景物与僧侣的生活状态,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美好愿景。它不仅赞美了寺庙的庄严与僧侣的修行,也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的深刻理解。
词笔淩云正后生,安贫守道住神京。
昔年南国无虚誉,今日终朝有令名。
杨柳岸边挥袂去,木兰舟里载书行。
琴堂莫作多时计,碧落方开万里程。
秦山破碎天上来,女娲仙去空崔嵬。
中悬鸣玉二千尺,下有百尺青铜开。
居龙变化出嘘吸,雨暗云昏鬼神入。
我来坐石秋水闲,云影扶疏落空湿。
浮丘容成不可俟,摩挲青壁著名字。
两翁下游会有时,访我钟陵五松寺。